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

    公开(公告)号:CN104999980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498647.6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吸能盒内套筒和吸能盒外套筒相互套接组成吸能盒本体,内套筒前端与内套筒前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与外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板上固定连接导向螺柱,内套筒后端板与导向螺柱滑动连接,螺母与导向螺柱螺纹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与外套筒前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优点是结构新颖,能够有效提高吸能效果,降低维修成本,保证乘员舱内乘员安全。

    多试件湿热循环与交变载荷耦合动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73799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403941.9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试件湿热循环与交变载荷耦合动态试验装置,包括:环境箱;固定加载板和滑轮加载板对应平行设置,安装于所述环境箱内部;多个上连接件,其固定铰接在所述固定加载板的下表面上;多个试验加载件,其包括第一试件、末尾试件及其他试件,并且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件;多个下连接件,其分别连接所述试验加载件的下端,并且所述下连接件下端设置有动滑轮;多个定滑轮,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滑轮加载板的上表面上。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各试件荷载一致性好且节能稳定的特点。

    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

    公开(公告)号:CN104999980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498647.6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吸能盒内套筒和吸能盒外套筒相互套接组成吸能盒本体,内套筒前端与内套筒前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与外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板上固定连接导向螺柱,内套筒后端板与导向螺柱滑动连接,螺母与导向螺柱螺纹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与外套筒前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优点是结构新颖,能够有效提高吸能效果,降低维修成本,保证乘员舱内乘员安全。

    一种高速动车组的粘接结构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261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610403908.6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动车组的粘接结构寿命预测方法,首先获取高速动车组驶里程L;根据高速动车组驶里程L与试验粘接试件交变气候测试条件下动态载荷谱循环次数Q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试验粘接试件交变气候测试条件下动态载荷谱循环次数Q;对试验粘接试件进行交变气候测试条件下动态载荷谱循环试验,循环次数为Q,然后进行拉伸试验,得到试验粘接试件的剩余强度T,所述试验粘接试件的剩余强度T即为高速动车组粘接结构的剩余强度。本发明能够对高速动车组上的待预测粘接结构进行寿命预测,预测并评估待预测粘接结构的老化失效行为,为高速动车组粘接结构的强度设计提供试验与理论上的支撑。

    多试件湿热循环与交变载荷耦合动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7379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03941.9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试件湿热循环与交变载荷耦合动态试验装置,包括:环境箱;固定加载板和滑轮加载板对应平行设置,安装于所述环境箱内部;多个上连接件,其固定铰接在所述固定加载板的下表面上;多个试验加载件,其包括第一试件、末尾试件及其他试件,并且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件;多个下连接件,其分别连接所述试验加载件的下端,并且所述下连接件下端设置有动滑轮;多个定滑轮,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滑轮加载板的上表面上。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各试件荷载一致性好且节能稳定的特点。

    一种高速动车组的粘接结构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261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03908.6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动车组的粘接结构寿命预测方法,首先获取高速动车组驶里程L;根据高速动车组驶里程L与试验粘接试件交变气候测试条件下动态载荷谱循环次数Q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试验粘接试件交变气候测试条件下动态载荷谱循环次数Q;对试验粘接试件进行交变气候测试条件下动态载荷谱循环试验,循环次数为Q,然后进行拉伸试验,得到试验粘接试件的剩余强度T,所述试验粘接试件的剩余强度T即为高速动车组粘接结构的剩余强度。本发明能够对高速动车组上的待预测粘接结构进行寿命预测,预测并评估待预测粘接结构的老化失效行为,为高速动车组粘接结构的强度设计提供试验与理论上的支撑。

    一种基于压电材料的车辆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417075U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20256068.0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材料的车辆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属于汽车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筒式液压减震器的基础上,于活塞杆和工作缸之间加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在工作缸上焊接连接的支架缸筒,其上焊接连接有压电馈能机构,以及若干压电馈能模块,压电馈能模块含有压电材料,利用压电材料受到挤压产生电能这一特点,回收减振器振动过程中的一部分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压电材料变形产生的电压可经电压调节器变压后供给车辆用电设备或蓄电池。该装置完全利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的振动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不需要消耗任何其他能源,可靠性高、节能环保,在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减少了能源损失。

    多试件湿热循环与交变载荷耦合动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670115U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20554915.1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试件湿热循环与交变载荷耦合动态试验装置,包括:环境箱;固定加载板和滑轮加载板对应平行设置,安装于所述环境箱内部;多个上连接件,其固定铰接在所述固定加载板的下表面上;多个试验加载件,其包括第一试件、末尾试件及其他试件,并且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件;多个下连接件,其分别连接所述试验加载件的下端,并且所述下连接件下端设置有动滑轮;多个定滑轮,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滑轮加载板的上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各试件荷载一致性好且节能稳定的特点。

    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

    公开(公告)号:CN204895363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20611948.0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吸能盒内套筒和吸能盒外套筒相互套接组成吸能盒本体,内套筒前端与内套筒前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与外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外套筒后端板上固定连接导向螺柱,内套筒后端板与导向螺柱滑动连接,螺母与导向螺柱螺纹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与外套筒前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套筒后端板固定连接。优点是结构新颖,能够有效提高吸能效果,降低维修成本,保证乘员舱内乘员安全。

    一种液压胀形机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519152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256081.6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金属板材成形的液压胀形机,主要由立柱、升降台、工作平台组成。其中升降台上设置有与压边柱位置、直径相对应的压边柱盲孔,中心位置有与起模柱位置、直径相对应的起模柱通过孔;起模柱的上端通过起模柱通过孔与升降台连接,下端与吸盘连接;压边柱的上端通过压边柱盲孔与升降台连接,下端通过压边圈与模具贴合。工作平台内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和增压装置,增压装置与进液管连接,工作平台上还有橡胶袋,所述橡胶袋下侧有两个孔,分别与进液管、出液管连接。可以制造工件的成本较低;工件成型后的表面质量较好;可根据需要更换模具,工作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