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分离式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22068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306106.4

    申请日:2014-06-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分离式测试装置,包括驱动模块、泵轮流动模块、龙门型管道流动模块、导轮流动模块、导轮支撑模块、涡轮流动模块和模拟负载模块;所述的驱动模块驱动泵轮流动模块中的泵轮整体旋转,在泵轮叶片的作用下,工作液体经过龙门型管道流动模块流动到达涡轮流动模块,进而带动涡轮流动模块的涡轮旋转,动力输出到模拟负载模块;工作液体由涡轮出口流出经过导轮内外环连接件进入导轮流动模块的导轮的叶片区;然后工作液体再次进入泵轮流动模块,形成封闭循环流道;本发明突破了液力变矩器的自身结构封闭性、紧凑性限制,可以与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相结合,得到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的分布情况。

    一种装载机发动机与可调液力变矩器动态匹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178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56632.1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52 F16H2061/02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发动机与可调液力变矩器动态匹配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建立在装载机整机液力传动系统之上,包括主令控制器、信息采集单元、电子控制单元以及执行单元;所述的装载机整机液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可调液力变矩器、变速箱、以及由车轮和车轴组成的行走机构;所述的主令控制器根据所需作业工况由操作人员进行实时调控,同时存储台架试验中所获取的各种实验数据,作为电子控制单元中的预设参数;本发明可以使发动机与可调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范围处于台架试验所获得的预设参数范围内,提高装载机的牵引性能和动力性能。同时使装载机处在油耗较低的范围内,提高装载机的燃油经济性。

    低速大能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公开(公告)号:CN101994810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010517950.3

    申请日:2010-10-25

    Abstract: 一种低速大能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特点是I级涡轮输出轴右轴端齿轮与齿轮的传动比i1=2.10~2.60,II级涡轮输出轴右轴端齿轮与齿轮的传动比i2=0.80~0.98;对循环圆直径,泵轮叶片中间流线进口角,中间流线出口角,中间环面进口边厚度,中间环面出口边厚度;I级涡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进口边圆头半径,出口边圆头半径;II级涡轮叶片中间流线进口角,中间流线出口角,中间环面进口边厚度,中间环面出口边厚度;导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进口边圆头半径,出口边圆头半径进行改进。优点是使整车车速不降低而提高生产率,使整车牵引力降低而提高传动元件的可靠性,泵轮的匹配位置合理,获得了良好的整机性能,有优良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低速大能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公开(公告)号:CN101994810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17950.3

    申请日:2010-10-25

    Abstract: 一种低速大能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特点是I级涡轮输出轴右轴端齿轮与齿轮的传动比i1=2.10~2.60,II级涡轮输出轴右轴端齿轮与齿轮的传动比i2=0.80~0.98;对循环圆直径,泵轮叶片中间流线进口角,中间流线出口角,中间环面进口边厚度,中间环面出口边厚度;I级涡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进口边圆头半径,出口边圆头半径;II级涡轮叶片中间流线进口角,中间流线出口角,中间环面进口边厚度,中间环面出口边厚度;导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进口边圆头半径,出口边圆头半径进行改进。优点是使整车车速不降低而提高生产率,使整车牵引力降低而提高传动元件的可靠性,泵轮的匹配位置合理,获得了良好的整机性能,有优良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低速大能容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公开(公告)号:CN101994809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010517905.8

    申请日:2010-10-25

    Abstract: 一种低速大能容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点是循环圆直径为330~337mm;对泵轮叶片中间流线进口角,中间流线出口角,中间环面进口边厚度,中间环面出口边厚度;I级涡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进口边圆头半径,出口边圆头半径;II级涡轮叶片中间流线进口角,中间流线出口角,中间环面进口边厚度,中间环面出口边厚度;导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进口边圆头半径,出口边圆头半径进行改进。I级涡轮输出轴齿轮(6)与超越离合器右端齿轮(8)的传动比i1,II级涡轮输出轴齿轮与超越离合器左端(7)齿轮的传动比i2进行改进。优点是泵轮的负荷抛物线族在柴油机额定转速附近,匹配位置合理,获得了良好的整机性能,特别是获得了优良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同时并没有由于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能容的增大使得的变矩器输入到变速箱转矩值不满足变速箱的强度要求。

    低速大能容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

    公开(公告)号:CN101994809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17905.8

    申请日:2010-10-25

    Abstract: 一种低速大能容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其特点是循环圆直径为330~337mm;对泵轮叶片中间流线进口角,中间流线出口角,中间环面进口边厚度,中间环面出口边厚度;I级涡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进口边圆头半径,出口边圆头半径;II级涡轮叶片中间流线进口角,中间流线出口角,中间环面进口边厚度,中间环面出口边厚度;导轮叶片的进口角,出口角,进口边圆头半径,出口边圆头半径进行改进。I级涡轮输出轴齿轮6与超越离合器右端齿轮8的传动比i1,II级涡轮输出轴齿轮与超越离合器左端7齿轮的传动比i2进行改进。优点是泵轮的负荷抛物线族在柴油机额定转速附近,匹配位置合理,获得了良好的整机性能,特别是获得了优良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同时并没有由于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能容的增大使得的变矩器输入到变速箱转矩值不满足变速箱的强度要求。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汇流机构超越离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61337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39140.8

    申请日:2012-05-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汇流机构超越离合器。自锁机构的凸轮面设在外环齿轮的内孔中,内星轮为圆柱面。外环齿轮定位在中间轴齿轮上,利用深沟球轴与滚柱自锁两个点定位,改变了现有的三点过定位结构。由于超越离合器的外环齿轮转速低,滚柱安装在外环齿轮的凸轮面上大大了降低了自身径向离心力,且滚柱与内星轮在接触过程中没有法向作用力,避免了摩擦磨损,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内星轮与中间轴齿轮采用等长定位面结构,受力面不会因载荷增加而发生塑性变形,提高了零件承载能力。滚柱在轴向方向左边靠挡板限位,右边靠支撑盘限位。改变了现有超越离合器凸轮面设在内星轮的结构方式。加工简单方便,制造成本低廉。

    一种轴流式导叶可调液力变矩器及导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5885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32825.5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1/04 F16H41/24 F16H6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流式导叶可调液力变矩器及导叶调节方法,所述的一种轴流式导叶可调液力变矩器包括泵轮、涡轮、导轮组件和壳体,发动机输出轴带动驱动轮与泵轮旋转,进而带动壳体内的工作液体流动,将输入轴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动能,工作液体由泵轮进入涡轮和导轮组件的导轮,再流回泵轮,形成液流循环,由工作液体带动涡轮及输出轴转动,将液体动能转化为输出轴的机械能;所述导轮组件的叶片与调节机构相连接,为可调叶片。通过调节导叶开度,改变液力变矩器的能容值,从而改变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实现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之间的一种动态匹配。提高作业生产率,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实现节能减排。

    一种轴流式导叶可调液力变矩器及导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5885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632825.5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流式导叶可调液力变矩器及导叶调节方法,所述的一种轴流式导叶可调液力变矩器包括泵轮、涡轮、导轮组件和壳体,发动机输出轴带动驱动轮与泵轮旋转,进而带动壳体内的工作液体流动,将输入轴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动能,工作液体由泵轮进入涡轮和导轮组件的导轮,再流回泵轮,形成液流循环,由工作液体带动涡轮及输出轴转动,将液体动能转化为输出轴的机械能;所述导轮组件的叶片与调节机构相连接,为可调叶片。通过调节导叶开度,改变液力变矩器的能容值,从而改变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实现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之间的一种动态匹配。提高作业生产率,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实现节能减排。

    一种装载机发动机与可调液力变矩器动态匹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1784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356632.1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发动机与可调液力变矩器动态匹配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建立在装载机整机液力传动系统之上,包括主令控制器、信息采集单元、电子控制单元以及执行单元;所述的装载机整机液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可调液力变矩器、变速箱、以及由车轮和车轴组成的行走机构;所述的主令控制器根据所需作业工况由操作人员进行实时调控,同时存储台架试验中所获取的各种实验数据,作为电子控制单元中的预设参数;本发明可以使发动机与可调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范围处于台架试验所获得的预设参数范围内,提高装载机的牵引性能和动力性能。同时使装载机处在油耗较低的范围内,提高装载机的燃油经济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