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5894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810673132.9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材料孔隙率测量装置,包括:封装体,其外表面上设置有调节旋钮;加压泵,其设置在所述封装体内部;出气口,其开设在所述封装体一侧,与所述加压泵连通;其中,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加压泵电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加压泵输出气体流量;容器体,其内部为中空结构,用于盛放多孔材料样本;进气口,其开设在所述容器体上,并与手滑阀连通;连接管,其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手滑阀与所述进气口连通。通过调节气体流量,实现不同压力条件下多孔材料孔隙率测量,减少阀门开闭数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孔材料孔隙率的测量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48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610936492.4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检测汽车尾气PM2.5含量的尾气收集箱。该尾气收集箱包括内箱、外箱、进气管、排气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检测仪和车载逆变器;尾气收集箱设置在汽车后备箱内;内箱放置在外箱内;进气管一端通过塑料管与汽车排气管相连,另一端穿过外箱伸进内箱中;排气管一端设置在内箱中,另一端穿过内箱和外箱设置在空气中;外箱和内箱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PM2.5检测仪;内箱的箱体外贴有加热片,加热片的电源线与设置在外箱外部的车载逆变器连接。本发明是一种能测量不同车速下汽车尾气中PM2.5的检测汽车尾气PM2.5含量的尾气收集箱,该收集箱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检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513267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710637595.5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学材料,具体的说是一种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复合声学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60g聚醚多元醇330N、40g聚醚多元醇3630、30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g去离子水、3g三乙醇胺、0.05g催化剂A1、1g催化剂A33、1.8g泡沫稳定剂、2g或4g或6g或8g硬度为65HA的三元乙丙橡胶或4g硬度为70HA的三元乙丙橡胶或4g硬度为85HA的三元乙丙橡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添加不同的功能粒子制备的复合型声学材料,并且在不改变聚氨酯泡沫高频吸声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低频吸声性能的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复合声学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声学包装材料存在低频吸声性能不佳的问题。同时做到废物再利用,解决了废弃橡胶带来的环境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143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611087346.5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车内主动降噪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发动机转速的主动降噪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信号获取、处理装置和声音播放装置;其降噪方法为:一、预先建立发动机转速与机械噪声、进排气噪声的对应关系,将标定的噪声信号作为参考噪声信号存储;二、利用总线信号读取设备获得发动机转速信号,通过转速与噪声的对应关系,得到参考噪声信号;三、根据参考噪声信号,利用LMS自适应滤波器得到次级噪声信号;四、通过声音播放装置播放次级噪声信号,以抵消车厢内的发动机机械噪声和进排气噪声;本发明克服现有主动降噪技术存在的声反馈问题,是一种基于发动机转速的自适应主动降噪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车内发动机噪声,提高行车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513267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637595.5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学材料,具体的说是一种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复合声学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60g聚醚多元醇330N、40g聚醚多元醇3630、30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g去离子水、3g三乙醇胺、0.05g催化剂A1、1g催化剂A33、1.8g泡沫稳定剂、2g或4g或6g或8g硬度为65HA的三元乙丙橡胶或4g硬度为70HA的三元乙丙橡胶或4g硬度为85HA的三元乙丙橡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添加不同的功能粒子制备的复合型声学材料,并且在不改变聚氨酯泡沫高频吸声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低频吸声性能的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复合声学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声学包装材料存在低频吸声性能不佳的问题。同时做到废物再利用,解决了废弃橡胶带来的环境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8159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75101.8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8G1/09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96833 , G08G1/0968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城市车辆导航系统,克服为车辆提供导航时未考虑该路段其他车辆的行驶动态问题,其包括路侧系统、车载系统、智能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智能移动终端采用USB数据线或者通过蓝牙与车载显示装置连接;路侧系统包括路侧承载装置、路侧无线单元与路侧信息处理装置;路侧无线单元包括无线热点;路侧信息处理装置采用PC104嵌入式计算机;PC104嵌入式计算机通过USB接口2与无线热点采用数据线连接,路侧系统通过无线热点和车载系统的无线单元为无线连接;路侧系统通过路侧无线单元的远程通信模块与服务器的数据收发单元无线连接,服务器的数据收发单元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智能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14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087346.5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00 , F01N13/007 , F02B77/13 , F02D31/001 , F02M35/1288 ,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车内主动降噪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发动机转速的主动降噪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信号获取、处理装置和声音播放装置;其降噪方法为:一、预先建立发动机转速与机械噪声、进排气噪声的对应关系,将标定的噪声信号作为参考噪声信号存储;二、利用总线信号读取设备获得发动机转速信号,通过转速与噪声的对应关系,得到参考噪声信号;三、根据参考噪声信号,利用LMS自适应滤波器得到次级噪声信号;四、通过声音播放装置播放次级噪声信号,以抵消车厢内的发动机机械噪声和进排气噪声;本发明克服现有主动降噪技术存在的声反馈问题,是一种基于发动机转速的自适应主动降噪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车内发动机噪声,提高行车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482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936492.4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252 , G01D21/02 , G01N1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检测汽车尾气PM2.5含量的尾气收集箱。该尾气收集箱包括内箱、外箱、进气管、排气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检测仪和车载逆变器;尾气收集箱设置在汽车后备箱内;内箱放置在外箱内;进气管一端通过塑料管与汽车排气管相连,另一端穿过外箱伸进内箱中;排气管一端设置在内箱中,另一端穿过内箱和外箱设置在空气中;外箱和内箱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PM2.5检测仪;内箱的箱体外贴有加热片,加热片的电源线与设置在外箱外部的车载逆变器连接。本发明是一种能测量不同车速下汽车尾气中PM2.5的检测汽车尾气PM2.5含量的尾气收集箱,该收集箱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检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2930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57738.0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豆油多元醇的车用聚氨酯吸声材料,所述聚氨酯吸声材料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大豆油多元醇35~45份,聚醚多元醇80份,泡沫稳定剂1.2~1.8份,发泡剂1.0~2.0份,催化剂1.5份,交联剂4.5份,以及多异氰酸酯40~50份。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大豆油多元醇的车用聚氨酯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275332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959098.2
申请日:2016-11-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潜艇,具体的说是一种军事作战用单人驾驶的微型潜艇。该潜艇包括由舰体外部系统和由舰体内部系统组成的舰体系统、转向系统和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系统设置在舰体外部系统下部的前端与舰体外部系统转动连接,转向系统在所处平面内顺时针、逆时针各能转动30°;所述的尾翼系统固定在舰体系统的后端,所述的尾翼系统中的尾翼底板在所处平面内绕舰体系统顺时针、逆时针各能转动30°。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机动性强、转向灵活、结构紧凑、水阻系数低、行驶平稳、具有安保措施的微型潜艇,解决了现有微型潜艇机动性差、转向不灵活、结构不紧凑、操作困难、行驶不平稳、安全系数差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