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89226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10081964.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地震事件识别领域,特别涉及微地震事件道间能量叠加的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利用初至时差文件Δti校正多道微地震信号;将校正后的多道微地震信号能量求和以获得一个高信噪比模型道M(i);采用STA/LTA法基于模型道能量包络E(i)进行微地震事件的识别。针对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的弊端,提高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89226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081964.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地震事件识别领域,特别涉及微地震事件道间能量叠加的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利用初至时差文件Δti校正多道微地震信号;将校正后的多道微地震信号能量求和以获得一个高信噪比模型道M(i);采用STA/LTA法基于模型道能量包络E(i)进行微地震事件的识别。针对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的弊端,提高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513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400097.5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36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注意力引导的卷积神经网络地震信号去噪方法,包括:采用雷克子波合成地震记录中的有效信号;对合成的地震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构建一个包含噪声集和信号集的训练数据集;将训练数据输入到一个由稀疏块(SB)、特征增强块(FEB)、注意力块(AB)、重建块(RB)四个模块构成的AD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待训练完成后,使用ADNet网络压制地震信号的噪声。本发明提出的去噪方法,可以对地震信号中的噪声进行压制,保留了细节信息,处理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97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10210502.2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地震检测领域,具体地而言为一种基于方差分形维数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使用初至时间计算时差时间下角标j∈[1,N]表示第j道的射孔数据,N表示表示总的微地震道数;利用时差时间,获得校正时间对于微地震数据利用校正时间校正多道微地震数据;叠加校正微地震数据获得模型道SM(t);对模型道SM(t)求取包络信号E(t),能量包络E(t)使用希尔伯特变换;使用VFD识别微地震事件。采用本发明在微震监测数据中具有较高的识别微震事件能力,解决微地震震级能量小、信噪比较低,严重制约了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和初至拾取。
-
公开(公告)号:CN1066466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10628.5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仪实时工作状态的无线监控领域,尤其是一种单通道无缆存储式地震仪工作状态的无线监控方法。将每个单通道地震仪通过SPI接口连接一具有内部集成TCP/IP协议栈的Wi‑Fi模块;设置一上位机,通过与Wi‑Fi模块建立网络连接对单通道地震仪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上位机与单通道地震仪按照如下的方式建立网络模式:在AP组网模式下,通过在中心服务器作为上位机运行上位机软件与单通道地震仪的信息输出之间设置车载无线大功率AP;在Ad‑hoc组网模式下,通过手持移动设备作为上位机运行上位机软件与单通道地震仪进行点对点通讯,对单个地震仪的工作状态与数据质量的监控。经实际测量,在空旷的野外无线传输距离可达120米,满足了地震单通道地震仪进行无线监控的数据传输距离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51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00097.5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注意力引导的卷积神经网络地震信号去噪方法,包括:采用雷克子波合成地震记录中的有效信号;对合成的地震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构建一个包含噪声集和信号集的训练数据集;将训练数据输入到一个由稀疏块(SB)、特征增强块(FEB)、注意力块(AB)、重建块(RB)四个模块构成的AD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待训练完成后,使用ADNet网络压制地震信号的噪声。本发明提出的去噪方法,可以对地震信号中的噪声进行压制,保留了细节信息,处理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22493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1085869.X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地震仪网络压缩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地震数据在空间域上的相关性,同一测线上的每个无线地震仪使用测量矩阵对其记录到的地震数据编码后完成接力式数据传输,从而完成地震数据在空间域中的压缩感知。具体而言,使用压缩感知理论在空间域对地震数据进行观测时,各无线地震仪采集的数据首先与测量矩阵中对应的列元素作乘法运算从而完成数据编码。然后,编码的数据在多跳传输过程中进行求和运算从而完成地震数据的压缩。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来同时实现地震数据的稀疏表示以及稀疏系数的高精度重构。本发明这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中累积的数据传输和能量消耗问题,同时还能减少采集节点间的最大数据传输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78547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56685.5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342 , G01V11/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力压裂中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联合地震数据、电法数据以及震电数据的水力压裂震电联合探测系统、探测方法及野外工作方法。包括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以及移动终端构成,发射系统通过一对发射电极布置在压裂井以及回流井位置用来发射电信号,接收系统包括采集站以及与采集站连接的采集电极以及三分量检波器,通过采集电极用来采集压裂过程中的电信号以及震电信号;通过三分量检波器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采集站;移动终端与接收系统之间通讯,通过采集接收系统的数据,实现对接收系统中的采集站的状态查询、参数设置以及数据监测等功能。能够在水力压裂过程中获得更好压裂裂缝监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45513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10926557.7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节点地震仪网络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设置一服务器作为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与汇聚节点间通过广域网通信,传感节点与汇聚节点建立多跳网通信;在网络初始状态,监控中心架设服务器并等待汇聚节点和传感节点的入网申请,汇聚节点上电后通过LTE链路使用TCP/IP协议族向服务器发出入网申请,并完成客户与服务器的连接;汇聚节点作为衔接服务器和传感节点的网关,通过Wi‑Fi链路使用私有网络协议栈与传感节点进行通信。构建了广域网和多跳网的分层架构通信网络并设计了组网路由协议和数据传输协议。多跳的数据转发方式解决了无线局域网技术通信距离短与无线广域网技术在复杂地形下信号覆盖率低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05785475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610256685.5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力压裂中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联合地震数据、电法数据以及震电数据的水力压裂震电联合探测系统、探测方法及野外工作方法。包括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以及移动终端构成,发射系统通过一对发射电极布置在压裂井以及回流井位置用来发射电信号,接收系统包括采集站以及与采集站连接的采集电极以及三分量检波器,通过采集电极用来采集压裂过程中的电信号以及震电信号;通过三分量检波器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采集站;移动终端与接收系统之间通讯,通过采集接收系统的数据,实现对接收系统中的采集站的状态查询、参数设置以及数据监测等功能。能够在水力压裂过程中获得更好压裂裂缝监测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