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04128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115127.9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明胶球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级、形态规则、尺寸均一、分散度好的明胶纳米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是通过调整溶液pH值、明胶溶液反向滴加、低温超声乳化等方法,控制明胶球的尺寸,减少明胶球之间的粘连和融合,使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球形良好,球与球之间更趋分散。该方法操作简单,所制备的明胶纳米球为微黄色粉末,直径在50~350nm范围内。作为药物载体,该方法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可更稳定的缓释药物。作为基因载体,该方法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更有利于细胞吞噬和向细胞内转染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0249999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443069.8
申请日:2011-12-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骨修复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LGA/HA/S载药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在骨修复方面的应用。其中羟基磷灰石、辛伐他汀与PLGA的质量比为1∶100~1∶10,将上述原料配成含有辛伐他汀的载体高分子混合溶液;常温下利用高压静电纺丝装置制得。通过控制共混比例,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来控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降解速率,这种PLGA/HA/S共混载药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形貌类似于细胞外基质,利于细胞的粘附与生长;并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其可通过PLGA缓慢降解释放出骨组织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以及促进成骨的药物辛伐他汀,使该生物材料特别适合作为骨修复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280037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810050721.8
申请日:2008-05-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02 , C08F2/44 , C08F220/10 , C08K9/04 , C09K11/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红外半导体纳米合金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制备波长在近红外(1100~1400nm)范围内可调的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的透明聚合物体相材料的方法。其是利用CdTe与HgTe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巨大差异,采用一步法制备性质稳定的类核壳结构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通过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将水溶性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转移到油相、加入有机单体、引发剂等原位进行本体聚合,是一种通过合成性质稳定的半导体纳米合金,进而获得半导体纳米合金/聚合物体相材料的新方法,可实现功能纳米微粒的体相化和聚合物结构材料的功能化。聚合产物为典型的本体聚合产物,外观透明,易于机械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1280037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810050721.8
申请日:2008-05-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02 , C08F2/44 , C08F220/10 , C08K9/04 , C09K11/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红外半导体纳米合金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制备波长在近红外(1100~1400nm)范围内可调的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的透明聚合物体相材料的方法。其是利用CdTe与HgTe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巨大差异,采用一步法制备性质稳定的类核壳结构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通过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将水溶性CdHgTe半导体纳米合金转移到油相、加入有机单体、引发剂等原位进行本体聚合,是一种通过合成性质稳定的半导体纳米合金,进而获得半导体纳米合金/聚合物体相材料的新方法,可实现功能纳米微粒的体相化和聚合物结构材料的功能化。聚合产物为典型的本体聚合产物,外观透明,易于机械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2604128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115127.9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明胶球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级、形态规则、尺寸均一、分散度好的明胶纳米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是通过调整溶液pH值、明胶溶液反向滴加、低温超声乳化等方法,控制明胶球的尺寸,减少明胶球之间的粘连和融合,使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球形良好,球与球之间更趋分散。该方法操作简单,所制备的明胶纳米球为微黄色粉末,直径在50~350nm范围内。作为药物载体,该方法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可更稳定的缓释药物。作为基因载体,该方法制备出的明胶纳米球更有利于细胞吞噬和向细胞内转染基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