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6945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20823.8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滤光膜高对比度顶发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衬底、金属阳极、有机功能层,金属阴极和带通滤光膜组成。有机功能层中依次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绿光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滤光膜的引入能够削弱环境光对显示器件对比度的影响,从而实现高对比度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高对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克服了以往顶发射器件为实现高对比度,所带来的器件结构复杂化,工艺难度大的缺点,同时这一发明在提高对比度的同时,对器件的效率几乎没有影响。本发明制备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对比度,效率损耗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45928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20761.0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一种电子阻挡材料制备的光谱可调且色坐标稳定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衬底、阳极、有机功能层和金属阴极组成,有机功能层中的白光发光层是由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蓝光发光层和黄光发光层组成。在两个发光层之间加入一层电子阻挡层,整个白光发光层中电子阻挡层的数目为1、2或3个。本发明通过引入高“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和高三线态能级的电子阻挡材料的方法,有效地调控了激子在各发光层的分布并提高了电子、空穴的注入和传输平衡,进而实现了高效率、高CRI以及高色稳定性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097593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572408.8
申请日:2010-12-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掺杂磷光材料给体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本发明所述结构的器件,由阳极、空穴传输层、给体层、受体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空穴传输层和给体层之间还制备有一层掺杂磷光材料的给体层。磷光材料为Ir(btp)(acac)2]、Ir(piq)3]、[Ir(ppy)(acac)]、(F-BT)2-Ir(acac)]、Ir(piq)2(acac)或Ir(ppy)3,磷光材料的掺杂浓度的为3wt%~15wt%。该发明的结构通过采用将磷光材料掺入距离D/A界面较远的给体材料中,在提高激子的利用的效率的同时,既结合了给体材料较好的光吸收特性和载流子传输性能,又减弱了掺杂对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1359722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810051202.3
申请日:2008-09-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方法,包括对正置结构和倒置结构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其是在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顶电极上覆盖一层10nm~100nm厚度的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过率、同时易于热蒸镀的有机或无机材料作为器件保护层,然后在器件发光区涂上封装胶,最后压上透明封装盖片。本发明所述方法提高了器件封装的密闭性,避免了由于摩擦而引起的器件损伤,克服了以往封装工艺的操作步骤繁杂、固化时间长、成本高等缺点,具有过程简单、固化时间短、成本低、氧气和水汽阻隔性好等特点,在封装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等电子电气器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59216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710055435.6
申请日:2007-03-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涉及一种有机电致白光器件。该白光器件包括透明基片(1)、阳极层(2)、有机空穴注入层(3)、有机空穴传输层(4)、有机发光层(5)、有机空穴阻挡层(6)、电子传输层(7)以及阴极层(8);其中有机发光层(5)为多发光层结构,由蓝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黄光和红光发光层组成,其中蓝光发光层发射荧光,另外两个发光层发射磷光。通过在两层磷光发光层之间加入一层双传输极性的母体材料消除该两个发光层相互之间的能量转移以及交换该两层磷光发光层的位置可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能够得到比较接近于可实用化白光照明水平的器件,在显示以及照明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0365847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510016594.6
申请日:2005-02-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器件领域,具体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Oxide,简称ITO)电极的一种处理方法,其过程是:首先将经过预处理的ITO电极和衬底用浓度为5-100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超声清洗2-60分钟;接着使用高速旋转法使ITO电极表面上的高锰酸钾溶液均匀,并且使衬底(10)和ITO电极(11)干燥;然后将处理好的ITO电极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中。本发明所述的电极的处理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且与现有的工业生产中的ITO电极清洗工艺设备兼容性好的特点。经过处理的ITO电极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作时,可明显地增强发光器件的性能,如提高发光效率和亮度等。
-
-
公开(公告)号:CN1140890C
公开(公告)日:2004-03-03
申请号:CN01114143.3
申请日:2001-06-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在彩色有机发光显示屏的制作中采用掩模板与衬底相对移动依次蒸镀三基色有机物发光层的方法。它是利用薄的金属板作为掩模板,采用在真空室内掩模板与衬底的相对移动将掩模板的第一条线依次与铟锡氧化物(ITO)图形的第一、二、三条线对准,同时掩模板的第二条线将依次与ITO图形的四、五、六条线对准,依此类推。这样,三基色有机发光材料便可被依次蒸镀到衬底的指定位置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983284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20784.1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弱视角效应的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依次包括衬底、金属阳极、有机功能层,金属阴极和光耦合输出层,有机功能层中依次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白光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光耦合输出层的引入可以调节顶发射器件中顶电极对可见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最终实现高性能的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克服了以往顶发射器件中普遍存在的微腔效应所导致的光谱窄化难于实现宽谱白光发射的缺点,同时还克服了以往顶发射白光器件驱动电压高、效率低的缺点。本发明制备的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高稳定性、弱视角效应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359721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810051201.9
申请日:2008-09-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体涉及两种结构的可以调节发光光谱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正置结构的顶发射器件依次包括衬底、金属阳极、有机功能层、金属阴极,在金属阴极和有机功能层间引入光谱调节层结构;对于倒置结构的顶发射器件,结构依次包括衬底、金属阴极、有机功能层、金属阳极,在金属阳极和有机功能层间引入光谱调节层结构。光谱调节层的引入可以调节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光谱的谱宽和发射光谱峰值,从而改变器件的发光颜色,最终实现高亮度、高显色指数的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制备的多发光峰、光谱可调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工序少、工艺简单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