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交通流模型的智能汽车在环仿真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096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435532.8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交通流模型的智能汽车在环仿真测试方法,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和Actor‑Critic网络,建立混合交通流模型,利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求解交通流车辆行驶策略,并与环境互动形成车辆的行驶轨迹;通过判别模型,对生成的轨迹与实际轨迹及逆行区分并为交通流环境提供奖励信号;本发明利用组合测试方法,对混合交通流模型多个影响因素的取值进行组合,减少测试次数,探究各个因素相互作用时对测试的影响;基于生成对抗模仿学习的交通流模型生成方法能够使车辆获得与实际交通流较为相似的决策;基于贪心算法的组合用例测试生成方法能够提高测试效率。本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了良好的改进效果。

    无人驾驶车辆相互借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4789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0289999.1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人驾驶车辆相互借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器接收BMS电池管理模块传来的电池SOC信息,当电量不足以支撑到达目的地时,通过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将充电需求、车辆GPS定位、行驶目的地、电池SOC信息发送到车联网云平台,并和车联网云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向乘客展示车辆的行驶信息,并且接收乘客输入的目的地信息并传输给控制器。相对于其他无线充电方法本发明是通过车联网技术对车辆信息实时采集交互,主动寻找配对供电车和充电需求车,并根据双方目的地等信息规划路径,使两辆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至同一路段满足充电范围后进行无线电能传输,实现车联网交通下的智能出行。

    一种基于混合交通流模型的智能汽车在环仿真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09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435532.8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交通流模型的智能汽车在环仿真测试方法,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和Actor‑Critic网络,建立混合交通流模型,利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求解交通流车辆行驶策略,并与环境互动形成车辆的行驶轨迹;通过判别模型,对生成的轨迹与实际轨迹及逆行区分并为交通流环境提供奖励信号;本发明利用组合测试方法,对混合交通流模型多个影响因素的取值进行组合,减少测试次数,探究各个因素相互作用时对测试的影响;基于生成对抗模仿学习的交通流模型生成方法能够使车辆获得与实际交通流较为相似的决策;基于贪心算法的组合用例测试生成方法能够提高测试效率。本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了良好的改进效果。

    一种智能化商务车联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03986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01286.7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商务车联动控制系统,目的在于通过同时安装在头车有人驾驶车、中间无人驾驶车、尾部无人驾驶车三种车型上,相同的七种模块共同配合,完成驾驶员驾驶头车有人驾驶车,中间无人驾驶车、尾部无人驾驶车进行同轨迹跟随驾驶、变化轨迹跟随驾驶、平行轨迹跟随驾驶的行驶模式;头车有人驾驶车以及中间无人驾驶车、尾部无人驾驶车三种车型按照家用车、货运车、医疗急救车三种用途共组成八种组合车型。

    无人驾驶车辆相互借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47897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89999.1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人驾驶车辆相互借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器接收BMS电池管理模块传来的电池SOC信息,当电量不足以支撑到达目的地时,通过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将充电需求、车辆GPS定位、行驶目的地、电池SOC信息发送到车联网云平台,并和车联网云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向乘客展示车辆的行驶信息,并且接收乘客输入的目的地信息并传输给控制器。相对于其他无线充电方法本发明是通过车联网技术对车辆信息实时采集交互,主动寻找配对供电车和充电需求车,并根据双方目的地等信息规划路径,使两辆无人驾驶汽车行驶至同一路段满足充电范围后进行无线电能传输,实现车联网交通下的智能出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