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8028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054405.8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3/042 , C08J9/18 , C08J2325/06 , C08K3/04 , C08K2201/001 , C08L2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是将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功能化重塑的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粒子加入到含有导电材料的混合溶剂中进行搅拌使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导电材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网络空间,除去混合溶剂后得到外壳导电的聚苯乙烯粒子。本发明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外壳导电聚苯乙烯,其工艺简单、导电材料用量小、导电率高、成本低,可以有效地解决导电聚苯乙烯制备工艺复杂、材料力学性能差和制备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有效利用废弃聚苯乙烯,解决了废弃聚苯乙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8028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811054405.8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是将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功能化重塑的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粒子加入到含有导电材料的混合溶剂中进行搅拌使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导电材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网络空间,除去混合溶剂后得到外壳导电的聚苯乙烯粒子。本发明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外壳导电聚苯乙烯,其工艺简单、导电材料用量小、导电率高、成本低,可以有效地解决导电聚苯乙烯制备工艺复杂、材料力学性能差和制备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有效利用废弃聚苯乙烯,解决了废弃聚苯乙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8792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57106.9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顶空瓶内反应测定人体血清中氧化三甲胺含量的方法,是将人体血清注入到顶空瓶中,依次加入还原剂和汽化剂并在加热条件下将血清中氧化三甲胺还原为三甲胺并汽化,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三甲胺,由此可间接得到氧化三甲胺的含量。本发明具有测定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无法直接利用气相色谱测定血清中氧化三甲胺含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9425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911240981.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22/14 , C08F220/06 , C08J9/28 , B01J20/26 , B01J20/30 , B01J20/285 , G01N30/02 , G01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三甲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是以氧化三甲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分别采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利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制备氧化三甲胺分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制备的氧化三甲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制备简单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可以很方便地对人体中的氧化三甲胺进行特异性识别,可有效地解决无法直接利用现有设备测定人体中氧化三甲胺含量的问题,为评估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心房纤维颤动及动脉粥样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89425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1240981.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22/14 , C08F220/06 , C08J9/28 , B01J20/26 , B01J20/30 , B01J20/285 , G01N30/02 , G01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三甲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是以氧化三甲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分别采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利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制备氧化三甲胺分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制备的氧化三甲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制备简单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可以很方便地对人体中的氧化三甲胺进行特异性识别,可有效地解决无法直接利用现有设备测定人体中氧化三甲胺含量的问题,为评估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心房纤维颤动及动脉粥样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