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VBNC的可培养乳酸杆菌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3125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403812.1

    申请日:2012-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似VBNC的可培养乳酸杆菌,是新近研究发现的又一种活的细菌存在形式,是VBNC细菌突变体,在进入VBNC状态后,具备了VBNC细菌相关基因,不经过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复苏方法复苏,用常规方法就可培养。其中植物乳杆菌的VBNC细菌突变体于2012年9月18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弥补了VBNC细菌不能生长繁殖和无法保存的缺憾;作为VBNC细菌模型用于研究VBNC的发生机制,及以乳酸菌为载体、研制口服疫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对VBNC乳酸杆菌及其突变体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学活性进行测定,从而为进一步研制新型猪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可培养细菌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360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403602.2

    申请日:2012-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的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是能准确获取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VBNC细菌研究模型,解决了VBNC维持期内的细菌,其生物学性质难以稳定存在,而且极易在研究过程中突然消失,使细菌转入真正死亡期,使得研究者无法做更为深入地研究的瓶颈问题,从而为客观揭示VBNC形成机制奠定基础。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是在不良环境中能持续存活的“菌种”,作为益生菌制剂及疫苗等方面,提高保质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公开了似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可培养细菌的制备和鉴定方法。

    VBNC沙门氏菌的复苏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复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23808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810051555.3

    申请日:2008-12-09

    Abstract: 本发明目公开了一种VBNC沙门氏菌的复苏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复苏方法,复苏液是由血清1份、灭菌纯水1~3份组成,经混合搅拌混匀,用微孔滤器过滤除菌制得;将进入VBNC的沙门氏菌置于复苏液中,在热程控循环仪孔内,采取递增升温方式,热程控循环仪复苏升温与温育时间程序选自在5℃到37℃区间,温育时间为2min~1.5h;然后接种于SS液体培养基,并在气浴振荡摇床内,200~220r/min培养;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用料多,取材不便等缺点,本发明仅仅采用一种材料,利用程序性升温,对处于VBNC近1年之久的沙门氏菌实现了复苏;不但所用原料较少,操作简便,而且复苏菌浓度在12h内就能达到108个CFU/mL,各项复苏指标(时间、细菌数等)也较原有技术大幅度提高。

    似VBNC的可培养乳酸杆菌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3125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403812.1

    申请日:2012-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似VBNC的可培养乳酸杆菌,是新近研究发现的又一种活的细菌存在形式,是 VBNC细菌突变体,在进入VBNC状态后,具备了VBNC细菌相关基因,不经过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复苏方法复苏,用常规方法就可培养。其中植物乳杆菌的VBNC细菌突变体于2012年9月18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弥补了VBNC细菌不能生长繁殖和无法保存的缺憾;作为VBNC细菌模型用于研究VBNC的发生机制,及以乳酸菌为载体、研制口服疫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对VBNC乳酸杆菌及其突变体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学活性进行测定,从而为进一步研制新型猪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VBNC沙门氏菌的复苏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复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23808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051555.3

    申请日:2008-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BNC沙门氏菌的复苏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复苏方法,复苏液是由血清1份、灭菌纯水1~3份组成,经混合搅拌混匀,用微孔滤器过滤除菌制得;将进入VBNC的沙门氏菌置于复苏液中,在热程控循环仪孔内,采取递增升温方式,热程控循环仪复苏升温与温育时间程序选自在5℃到37℃区间,温育时间为2min~1.5h;然后接种于SS液体培养基,并在气浴振荡摇床内,200~220r/min培养;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用料多,取材不便等缺点,本发明仅仅采用一种材料,利用程序性升温,对处于VBNC近1年之久的沙门氏菌实现了复苏;不但所用原料较少,操作简便,而且复苏菌浓度在12h内就能达到108个CFU/mL,各项复苏指标(时间、细菌数等)也较原有技术大幅度提高。

    带通气装置培养瓶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284337Y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820072685.0

    申请日:2008-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3/08 C12M29/06 C12M37/02 C12M3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通气装置培养瓶,它包括:瓶体、瓶口、瓶口内设有瓶塞、通气管穿过瓶塞进入瓶体内,通气管设有缓冲室,在缓冲室上方,通气管瓶体外部分有过滤室,过滤室内有过滤网,通气管上口有密封盖;由于设有过滤室,过滤室内有过滤网,通气管上口有密封盖,故可用注射器取样;通气管下口贴近瓶底但不与瓶底接触,通气效果更佳;通气管设有缓冲室,避免了培养液因虹吸现象及培养瓶内压力的变化逆流到过滤室,以至于培养物污染;缓冲室设在瓶体外,缓冲室进气口设有逆止阀,还可作充气装置使用。通气、取样方便灵活,对环境要求不严格,能有效地避免杂菌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