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丝装置及缠绕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402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10432.6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丝装置及缠绕机,涉及纤维缠绕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支撑杆、伸缩取丝柱、支架、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支架固定设于缠绕机主体上,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均能够拆卸地固定于支架上,支撑杆的第一端在第一连接器上的安装位置能够上下调节,支撑杆的第二端在第二连接器上的安装位置能够上下调节,基座的顶端与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伸缩取丝柱的第一端固定设于基座上,伸缩取丝柱的第二端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基座的方向移动,伸缩取丝柱的第二端能够穿过缠绕机主体上的穿丝孔,伸缩取丝柱的第二端能够牵引纤维线头穿过缠绕机主体上的穿丝孔;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降低操作难度,并能够有效地提高穿丝操作的效率和稳定性。

    一种仿生象鼻式砂芯模脱模装置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47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94218.3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象鼻式砂芯模脱模装置,包括壳体紧固单元、移动单元和仿象鼻式清砂单元,壳体紧固单元用于将砂芯模壳体固定在脱模底座上;移动单元用于带动仿象鼻式清砂单元向砂芯模壳体靠近或远离方向上滑动;仿象鼻式清砂单元用于多角度清除砂芯;其中,仿象鼻式清砂单元的一端通过导轨紧固座连接移动单元,另一端设有清砂装置,且仿象鼻式清砂单元通过带动清砂装置进行多角度偏移,以实现清砂装置在偏移方向上进行旋转清除砂芯。本申请通过仿象鼻式清砂单元可以仿生象鼻的灵活多角度偏移动作,可以更精准地完成脱模,避免清砂盲区,减少对砂芯的损坏,保证砂芯的完整性和精度,进而提升铸件质量。

    一种纤维缠绕线型设计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07044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190038.3

    申请日:2024-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缠绕线型设计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线型设计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弯管芯模的参数数据;根据几何尺寸参数构建芯模几何模型;芯模几何模型包括环段的测地线数学模型和柱段的非测地线数学模型;环段为椭圆截面环形弯管;柱段为椭圆截面管;根据测地线数学模型和设定参数数据确定环段的纱带数目,并确定环段测地线线型轨迹信息;根据非测地线数学模型和设定滑移系数确定柱段非测地线纤维轨迹信息;采用连分数理论,根据环段测地线线型轨迹信息和柱段非测地线纤维轨迹信息确定纤维缠绕线型轨迹。本发明能够提高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弯管的成型质量与制造效率。

    一种无内衬压力容器成型的纤维铺放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493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5756.4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内衬压力容器成型的纤维铺放设备,包括包括机械臂、铺丝头机构、旋转机构和平移机构,机械臂的下端设置于一平移机构上、上端连接有铺丝头机构,旋转机构上设置有压力容器砂芯,旋转机构与平移机构相对设置且压力容器砂芯位于机械臂的活动范围内。本发明通过直线导轨装置带动六轴机械臂做直线运动,旋转机构带动芯模做圆周运动,六轴机械臂带动铺放头装置对芯模进行复杂的铺放过程,实现对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铺放成型。这种方式提高了无内衬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成型的自动化程度、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加工成型,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成型质量。

    一种基于缠绕工艺的热塑性预浸料带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177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55593.9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缠绕工艺的热塑性预浸料带加工装置,涉及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分切机构、预热补胶机构和柔性压辊沿热塑性预浸料带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于机壳中,两个安装机构均设置于机壳上,并分别位于预热补胶机构的上下两侧,位于上方的安装机构的下部安装有温度监测部件,位于下方的安装机构的上部安装有加热部件,分切机构包括位置可调的分切刀具,分切刀具用于分切热塑性预浸料带,预热补胶机构用于对分切后继续输送的热塑性预浸料带进行预热和补胶,柔性压辊用于对加热和补胶后的热塑性预浸料带施加压力。该装置克服了热塑性预浸料带宽度尺寸固定的问题,提升了热塑性预浸料带层间粘结效果,提高了最终成型构件的质量。

    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锥柱组合壳体缠绕线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09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09503.7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锥柱组合壳体缠绕线型设计方法,获取芯模参数并建立芯模模型;构建芯模模型的非测地线缠绕轨迹数学模型;根据缠绕纤维轨迹的单个循环纤维轨迹设计模式,非测地线缠绕轨迹数学模型基于切极孔方法与恒定缠绕角方法两种计算方式确定缠绕纤维与芯模模型之间的滑移系数范围;利用非测地线缠绕轨迹数学模型对两种计算方式获取的滑移系数范围来计算缠绕纤维在芯模模型的单个循环轨迹的中心转角范围;基于缠绕纤维在芯模模型的单个循环轨迹的中心转角范围设计均匀分布且布满整个固体发动机壳体的缠绕线型轨迹;本发明能够实现对任意锥柱组合体的线型设计,且设计的缠绕线型状态稳定。

    一种用于热塑性预浸料缠绕工艺的成型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939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91614.X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塑性预浸料缠绕工艺的成型辅助装置,包括可变径芯模和设置在所述可变径芯模中心轴线上的芯轴,所述可变径芯模通过芯轴安装在机架上,在所述机架上通过多根导轨安装有气动压辊机构。本发明采用可变径芯模对热塑性预浸料进行缠绕式的环状加工,通过芯轴的配合使其直径可以变化,从而便于样件加工后的脱模,减少对样件的损伤,在通过回力卷簧对金属蒙皮支撑时,利用节段加热棒组对热塑性预浸料进行环状分区控温,且采用浮动方式的安装对每一个环状均匀加热,同时采用气动压辊机构配合温度控制对热塑性预浸料进行差异化的可控压合,有利于热塑性预浸料的层间粘结。

    一种纤维缠绕刮胶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569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27140.0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缠绕刮胶装置,涉及纤维缠绕成型技术领域,包括刮胶机构,刮胶机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一端用于与机床连接,安装支架的另一端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刮胶组件;刮胶组件包括导向块、刮胶导杆和刮头,导向块与环状结构相连接,刮胶导杆贯穿导向杆,刮头设置于刮胶导杆靠近环状结构的圆心的一端的端部。本发明纤维缠绕刮胶装置,多刀设计和可调节刀口的设置能够提高刮胶装置的适用性,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回转体构件,确保其在纤维缠绕生产过程中能够高效、精准地执行树脂刮除任务,并可以提高刮胶装置的性能,为纤维缠绕回转体的制造过程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效率。

    一种龙门式五轴湿法纤维缠绕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65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738114.1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门式五轴湿法纤维缠绕成型装置,涉及纤维缠绕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龙门架、缠绕伸臂机构、伸臂丝嘴连接机构和纤维缠绕丝嘴机构;缠绕伸臂机构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龙门架上;伸臂丝嘴连接机构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在缠绕伸臂机构上,伸臂丝嘴连接机构上设有偏航轴;纤维缠绕丝嘴机构包括多个缠绕丝嘴装置;缠绕丝嘴装置包括丝嘴框架、两个张力控制组件和丝嘴,丝嘴框架的一端转动设在偏航轴上,另一端与丝嘴连接,两个张力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丝嘴框架上相对的两侧。其能够实现恒定张力缠绕,运动灵活性高,缠绕线型准确,提高纤维缠绕成型制品效果。

    一种卡环连接燃烧室壳体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1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84246.X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环连接燃烧室壳体,涉及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前连接组件以及后连接组件,前连接组件包括前接头、前堵盖以及前卡环,前接头位于外壳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环,第一挡环的内环面上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第一环状台阶和第一卡环槽,前堵盖的边缘能够搭接于第一环状台阶上,前卡环的外环面上的第一环状凸缘能够插接于第一卡环槽内;后连接组件包括后接头、后堵盖以及后卡环,后接头位于外壳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环,第二挡环的内环面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二环状台阶和第二卡环槽,后堵盖的边缘能够搭接于第二环状台阶上,后卡环的外环面上的第二环状凸缘能够插接于第二卡环槽内;前卡环和后卡环均为分段式卡环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