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水源复叠大型制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117445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1910846371.4

    申请日:2019-09-09

    Inventor: 葛跃民 赵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超低温水源复叠大型制冷设备,包括有高温机组、低温机组、冷却塔3,高温机组包括高温螺杆压缩机1、高温油分离器2、水冷冷凝器4、高温储液罐5、经济器6、冷凝蒸发器7等,低温机组包括低温螺杆压缩机33、水冷冷却器35、低温油分离器36、低温蒸发器7、低温回热器34、低温级膨胀容器37等,通过PLC电控箱61远程控制。本发明提供超低温工况环境(‑45℃‑55℃),用于检验生产的机械和电气产品、设备的性能,实现了普通制冷设备难以达到的超低温工况的场所。

    一种短时冷却用液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49402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910871121.6

    申请日:2019-09-16

    Inventor: 赵贝 孙新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冷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短时冷却用液冷设备,包括制冷机组、水泵、大水箱和小水箱,大水箱内设有隔板,且隔板的四侧外壁均与大水箱的内壁相抵设置,隔板上设有闭合机构和调节机构,闭合机构包括转板、矩形管和矩形杆,矩形杆的一端贯穿隔板的侧壁并向外延伸,且矩形杆靠近大水箱底部的一侧设置,矩形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块,且两个圆块均通过第一轴承分别与大水箱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设置,矩形管与矩形杆活动套接,矩形管的侧壁通过环形块与隔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本发明能够对溶液的冷却量进行调节控制,进而便于设备不同功率下使用,提高了使用范围,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一种多温段主控式的冷液机

    公开(公告)号:CN10972428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910051421.X

    申请日:2019-01-21

    Inventor: 王伟 蒋谊湘 赵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温段主控式的冷液机,包括有组合水箱、三通比例调节阀、主循环泵、热负载、辅助循环泵、旁通卸压阀、电动调节阀、混合管、制冷循环泵、换热器、压缩制冷机组、冷却液和若干温度传感器等组成,分别形成冷却液主循环、冷却液辅循环、冷却液制冷循环和压缩机制冷循环。经过热负载的高温冷却液通过四种循环组合和控制,实现三温段控制,即前段通过电动调节阀将高温冷却液和来自组合水箱A区的低温冷却液,在混合管内实现首段混合控制;中段通过组合水箱A区、B区、C区及旁通卸压阀来缓冲和调节;末段通过组合水箱A区和C区的冷却液再次比例混合输出,从而最终实现精确控温和快速响应。

    空调蒸发器用接水除霜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04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78825.X

    申请日:2023-11-08

    Inventor: 赵贝 孙新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蒸发器用接水除霜装置,包括接水盘,还包括容器,容器顶部敞口盖合安装有导热板,蒸发器连接于导热板并伸向接水盘上方,接水盘与容器内连通;容器的底部具有带电磁阀的排水口,容器内设有电加热器、液位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信号传递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电磁阀、电加热器控制电连接。本发明能够利用冷凝水实现对蒸发器的非接触式加热,不易导致蒸发器损坏,并具有较好的除霜效果。

    空调集成式风道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861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23892.4

    申请日:2023-10-13

    Inventor: 赵贝 孙新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集成式风道,包括风道主体,风道主体内被隔墙隔分为两个风道,每个风道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第一个风道内设置有蒸发器、蒸发风机,隔墙对应蒸发器位置设有通风孔,第二个风道侧壁设有另一通风孔,两侧的通风孔同轴;第二个风道内位于两个通风孔之间转动安装有球形腔体,球形腔体封堵于第二个风道内,球形腔体朝向两通风孔的侧部分别堵住对应的通风孔,球形腔体朝向第二个风道进风口、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风口,空调的冷凝器和冷凝风机均设于球形腔体内。本发明可利用空调冷凝器流出的高温空气对蒸发器进行除霜,具有良好的除霜效果。

    一种可变容量液冷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2636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76182.9

    申请日:2021-11-19

    Inventor: 魏超 赵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容量液冷装置,包括有压缩机,压缩机与第一调节阀、风冷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储液箱、第一球阀、循环泵、第二球阀、热负载、第三球阀及蒸发器通过冷却液管路连接组成冷却液循环系统;所述第一调节阀入口与所述风冷冷凝器出口并接入第二调节阀、换热盘管及止回阀;所述储液箱入口及所述负载设备入口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能实现液冷装置输出容量与热负载负荷变化相适应,实现系统供液温度的精确控制。

    一种高温区压缩机过热控制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079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91432.6

    申请日:2021-08-04

    Inventor: 孙新东 赵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区压缩机过热控制增强方法,包括主节流元件、辅节流元件、辅控制单元、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辅控制单元首先确定高温区环境工作范围,即环境温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然后采用两点线性控制方法对所述压缩机的过热进行控制,具体如下:依据上、下限值和优化设计参数后,得出对应的过热度数值,通过两点式直线方程,得出过热度T过=f(T环)函数,式中,T环为环境温度值。本发明在高温区依据不同环境温度,动态响应不同的过热度,以改善和弥补原节流元件的不足,使系统高温运行更稳定。本发明通过有效控制压缩机吸、排气温度,降低了高温区功耗,实现压缩机部分节能超10%。

    一种液冷设备的液冷板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6449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59334.0

    申请日:2021-03-10

    Inventor: 孙新东 赵贝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冷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液冷设备的液冷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和下层板相向一侧均开设有蛇形冷却槽,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外壁均一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板,上下两个固定框板外卡压有多个U形卡紧板,U形卡紧板和固定框板之间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上层板的上端对称固定连通有进液筒和出液筒,进液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螺筒,连接螺筒内螺纹套接有固定螺筒,固定螺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液管,出液筒外螺纹套接有定位螺筒,定位螺筒的上端固定连通有出液管。该液冷设备的液冷板,具备节省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冷却液的高速冷却性能,且能够实现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快速拆装,便于清理维护使用的优点。

    一种空调压缩机的喷液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1290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71974.2

    申请日:2020-08-26

    Inventor: 赵贝 孙新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压缩机冷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空调压缩机的喷液冷却装置,包括压缩机本体和腔体,压缩机本体位于腔体内,且压缩机本体的底部通过安装板与腔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设置,腔体内填充有冷却液,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壳体,且密封壳体内固定设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贯穿腔体和密封壳体的内壁并向外延伸,双轴电机延伸至外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腔体的底部固定嵌设有与压缩机本体位置相对应的散热鳍片。该空调压缩机的喷液冷却装置,能够对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和排出,保证压缩机持续稳定的使用,提高了压缩机整体的使用寿命,且便于后续冷却液的添加。

    一种嵌入式风冷换热设备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9386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966015.9

    申请日:2020-09-15

    Inventor: 王伟 张克辉 赵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风冷换热设备,换热空气在同一面上形成两路进风、一路出风的“双U型”换热通道。所述喷射腔由喷射壳体、第一导射板和第二导射板组成,形成两个进风和两个出口,两个进风为风机进口和第一诱导口,两个出口为第一喷射口和第二喷射口。空气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第二换热器、诱导风机、喷射腔,最后到出风口形成第一路换热通道;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一换热器、喷射腔,最后到出风口形成第二路换热通道。本发明利用诱导技术和风冷换热的完美结合,实现空调的内嵌式设计和工作,为未来各类方舱、坦克装甲和民用特种空调的内嵌式设计提供一种小型化又节能的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