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1.
    发明公开
    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1078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1081902.9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具有底面以及两个侧面,两个所述侧面的底边相对地连接于所述底面上,两个所述侧面的顶边之间形成顶部开口,两个所述侧面的两侧边之间形成两个侧部开口;电芯,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两个电极盖板,两个所述电极盖板上分别设有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负极极柱分别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连接,两个所述电极盖板分别封装于两个所述侧部开口上;顶部盖板,封装于所述顶部开口上。本发明的电池,电芯装入壳体时,两个侧面的侧边和顶边不受约束,从而可利用自身的弹性朝外侧张开,因此不会对电芯造成挤压,电芯装壳更顺畅,装壳速度更快。

    盖板组件及电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76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48211.4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盖板组件包括基板、极柱、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极柱穿设于盖板,极柱的一端可与电池的电极组件连接,极柱的另一端可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第一缓冲件位于第一限位面与第一板面之间,当极柱受到朝向第一板面的作用力时,极柱的第一限位面可作用于第一缓冲件,第一缓冲件可吸收极柱朝向第一板面的作用力,防止极柱的第一限位面与基板的第一板面接触而受损。第二缓冲件位于第二限位面与第二板面之间,当极柱受到朝向第二板面的作用力时,极柱的第二限位面可作用于第二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可吸收极柱朝向第二板面的作用力,防止极柱的第二限位面与基板的第二板面接触而受损。

    盖板组件及电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092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7862.0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该盖板组件用于安装于电池的电池壳体,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固定环和极柱;其中,盖板用于连接电池壳体;固定环安装于盖板上,通过盖板连接于电池壳体;极柱,至少局部设置在固定环的内环壁;在固定环和极柱中,二者之一具有至少一个延伸部,二者另一具有至少一个限位腔;沿第一方向,延伸部至少部分位于限位腔内,限位腔用于限位延伸部的移动;盖板的厚度方向和第一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可以解决极柱和盖板组件之间的加工难度大,从而会导致电池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电芯止动架、电芯组件和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1259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34623.X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止动架、电芯组件和电池。该电芯止动架包括止动架主体(1)和分体侧止动架(2),止动架主体(1)包括第一安装部(3)和阶梯部(4),阶梯部(4)具有止动台阶,分体侧止动架(2)包括第二安装部(5)和压接部(6),第二安装部(5)与第一安装部(3)固定连接,压接部(6)对应于阶梯部(4)设置,第二安装部(5)与第一安装部(3)在连接时,压接部(6)与止动台阶的台阶面配合形成压接空间(7),第二安装部(5)与第一安装部(3)固定连接后,压接部(6)与止动台阶的台阶侧面之间形成侧伸间隙(8)。本发明的电芯止动架,能够实现对极耳及连接片的限位功能,避免极耳或连接片压迫叠芯极片。

    一种铆钉、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71673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23323.5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铆钉、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模组,属于新能源电池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具有与头部连接的中空连接段,和位于自由端的实心冲压段,所述头部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中空连接段内部具有与进气孔连通的通气腔,所述中空连接段的周壁上具有环状的薄弱部。本发明提供的铆钉,将铆钉的杆部分为实心的冲压段和空心的连接段,并在连接段的周壁上设置环状的薄弱部,可以在电池内部气压过大时,连接段上的环状薄弱部优先爆开,从而使得连接段与冲压段分离,从而断开电池端子之间的电流传递,保护相邻的电池不被热传递和电流传导,从而有效控制电芯失效引发的热失控风险。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卷芯的快速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32338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19275.8

    申请日:2016-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片式锂离子卷芯的快速制备方法,其分别将连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裁切成大小相同、带有一个正、负极耳的正极单片和负极单片;将正极单片依序等间距地排列在上、下隔膜之间,并复合成一连续复合体;将连续复合体沿相邻两两正极单片之间的间隙、按照Z字形进行连续折叠,同时将负极单片从Z字形连续复合体的两侧置于相折合在一起的隔膜之间,即成叠片式卷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生产效率高,并避免了层与层间的移位现象。

    一种电池组的热能回收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199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76487.9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组的热能回收方法,包括:在电池组中两个相邻电芯之间插入与电芯贴合的热电转换模块,热电转换模块包括热电转换单元、储能单元、调温单元以及对外放电单元,热电转换单元将吸收的热量转换成电能输入到储能单元进行储存,储能单元具有电压和电量监测功能以及过流、过压保护功能;过流保护触发时,储能单元发出过流预警,协同调温单元对电池组进行散热;过压保护触发时,储能单元发出过压预警,协同对外放电单元和调温单元对电池组进行放电和散热。本发明的热电转换模块具有高的热能转换效率,并且其通过多个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电池组的热能回收。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18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47170.9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用于密封电池壳体,包括基板,具有安装孔;极柱和固定套,所述极柱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外延部,所述固定套套设于外延部且固定于基板上侧,所述主体部的底端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中;固定环,套在所述主体部的底端,且与主体部焊接,所述主体部底端的端面高出于固定环的焊接面,用于阻挡焊渣落在主体部底端的端面上。本发明的主体部底端的端面高出固定环的底面,当固定环为金属环与主体部进行焊接时,焊渣会被高出焊接面的主体部的端面阻挡,避免焊渣溅射到主体部的端面,保持主体部的端面清洁从而便于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

    盖板组件及电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5316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48219.0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盖板组件包括基板、极柱、支撑件和注塑连接件。其中极柱穿设于盖板,极柱的一端可与电池的卷芯连接,极柱的另一端可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支撑件与基板连接,且支撑件与基板在极柱的轴向上相对固定,使得支撑件与基板可靠连接。注塑连接件设置于支撑环与极柱之间,且注塑连接件将支撑环与极柱连接,这样使得极柱与支撑环相对固定,当极柱受到其轴向上的作用力时,支撑环可在极柱的轴向上支撑极柱,防止极柱相对盖板沿极柱的轴向位移,保证了极柱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注塑连接件为绝缘件,设置于极柱与支撑件之间可将极柱与支撑件分隔,避免极柱与支撑件以及基板直接接触而短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