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32462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118988.2

    申请日:2005-1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H01M10/0525

    Abstract: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主要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LiFePO4电导率和振实密度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磷酸铁锂和硼化钙组成,按质量比,磷酸铁锂∶硼化钙=100∶(1.01~5.26)。制备时先合成纯的磷酸铁锂:将亚铁盐、磷酸盐和锂盐,以醇为润滑剂球磨,球磨后的混合物加热,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体。合成的磷酸铁锂与硼化钙球磨,球磨后的混合物煅烧,通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体,即制得目标产物。

    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82C

    公开(公告)日:2001-03-21

    申请号:CN96121260.8

    申请日:1996-1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H01M4/505 H01M10/0525

    Abstract: 锰结核的一种新用途及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锰结核尤其是大洋锰结核用于锰系列电池正极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锰氧化粉料。经研磨,过60~100目筛,加水沉降分离后在50~200℃烘干1~3h,再研磨过200~300目筛得粉料,以1∶(0.1~0.25)∶(0.1~0.25)重量比与导电材料、粘结剂混合,并与导电集流体碾压成电极。开发一直未被人类利用的锂离子电池理想材料,具有优良的天然嵌入结构和稳定的电极性能,大幅降低锰系列电池正极成本。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67238A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200510118988.2

    申请日:2005-1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H01M10/0525

    Abstract: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主要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LiFePO4电导率和振实密度的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磷酸铁锂和硼化钙组成,按质量比,磷酸铁锂∶硼化钙=100∶(1.01~5.26)。制备时先合成纯的磷酸铁锂:将亚铁盐、磷酸盐和锂盐,以醇为润滑剂球磨,球磨后的混合物加热,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体。合成的磷酸铁锂与硼化钙球磨,球磨后的混合物煅烧,通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体,即制得目标产物。

    锰结核的一种新用途及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50A

    公开(公告)日:1998-06-03

    申请号:CN96121260.8

    申请日:1996-1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H01M4/505 H01M10/0525

    Abstract: 锰结核的一种新用途及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锰结核尤其是大洋锰结核用于锰系列电池正极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锰氧化粉料。经研磨,过60~100目筛,加水沉降分离后在50~200℃烘干1~3h,再研磨过200~300目筛得粉料,以1∶(0.1~0.25)∶(0.1~0.25)重量比与导电材料、粘结剂混合,并与导电集流体碾压成电极。开发一直未被人类利用的锂离子电池理想材料,具有优良的天然嵌入结构和稳定的电极性能,大幅降低锰系列电池正极成本。

    反应界面推移型化学电源电极

    公开(公告)号:CN2190352Y

    公开(公告)日:1995-02-22

    申请号:CN94210567.2

    申请日:1994-04-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化学电源电极,用叠层的网状电极,其叠层在2层以上(含2层),叠层用平面或卷积结构,可显著增大电极面积,层间可作为提供容纳活性溶液及固体沉积析出的空间。充电时,沉积层由靠近充电极的一侧逐渐向另一侧推移。因反应界面的推移使电极反应能在整个电极表面进行,反应界面显著增大,因而得以大电流充电,故在短时间完成。它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优越的电极特性,作为电动车辆的化学电源电极或其它高速反应电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