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481036A
公开(公告)日:2004-03-10
申请号:CN03130856.2
申请日:2003-05-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无萃取复合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设有骨架网络和填充基体,填充基体处于骨架网络的孔隙和骨架网络表面,填充基体与骨架网络复合成一整体。其制造方法为填充基体的材料溶解在溶剂中成混合物;将混合物浸渍,涂布或喷涂在骨架网络上;除去溶剂,即得。由于采用具有较好机械强度和适度孔隙率的网络骨架结构以及良好离子导电能力的聚合物材料作为填充基体复合成一整体,不添加需萃取的造孔剂、增塑剂,无萃取步骤。该隔膜可与阴阳极热复合成均匀相互交联的整体。用该隔膜制造的电池其形状尺寸适应性强、循环性能好、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电解质隔膜微短路的问题,提高电池的体积比容量,简化工艺。
-
-
公开(公告)号:CN1063582C
公开(公告)日:2001-03-21
申请号:CN96121260.8
申请日:1996-1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锰结核的一种新用途及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锰结核尤其是大洋锰结核用于锰系列电池正极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锰氧化粉料。经研磨,过60~100目筛,加水沉降分离后在50~200℃烘干1~3h,再研磨过200~300目筛得粉料,以1∶(0.1~0.25)∶(0.1~0.25)重量比与导电材料、粘结剂混合,并与导电集流体碾压成电极。开发一直未被人类利用的锂离子电池理想材料,具有优良的天然嵌入结构和稳定的电极性能,大幅降低锰系列电池正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238914C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申请号:CN03130856.2
申请日:2003-05-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无萃取复合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设有骨架网络和填充基体,填充基体处于骨架网络的孔隙和骨架网络表面,填充基体与骨架网络复合成一整体。其制造方法为填充基体的材料溶解在溶剂中成混合物;将混合物浸渍,涂布或喷涂在骨架网络上;除去溶剂,即得。 由于采用具有较好机械强度和适度孔隙率的网络骨架结构以及良好离子导电能力的聚合物材料作为填充基体复合成一整体,不添加需萃取的造孔剂、增塑剂,无萃取步骤。该隔膜可与阴阳极热复合成均匀相互交联的整体。用该隔膜制造的电池其形状尺寸适应性强、循环性能好、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电解质隔膜微短路的问题,提高电池的体积比容量,简化工艺。
-
-
公开(公告)号:CN1183650A
公开(公告)日:1998-06-03
申请号:CN96121260.8
申请日:1996-1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锰结核的一种新用途及锰系列电池正极的制造方法,锰结核尤其是大洋锰结核用于锰系列电池正极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锰氧化粉料。经研磨,过60~100目筛,加水沉降分离后在50~200℃烘干1~3h,再研磨过200~300目筛得粉料,以1∶(0.1~0.25)∶(0.1~0.25)重量比与导电材料、粘结剂混合,并与导电集流体碾压成电极。开发一直未被人类利用的锂离子电池理想材料,具有优良的天然嵌入结构和稳定的电极性能,大幅降低锰系列电池正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9506A
公开(公告)日:1990-02-07
申请号:CN89106221.1
申请日:1989-07-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它根据气体扩散多孔电极的不平整液膜模型理论,提供一种减少催化层三相界面上液膜厚度,改善气体反应物扩散穿过液膜过程从而提高电极性能的缺水型气体扩散多孔电极。它除通常用的防水层、催化层、导电网外还设有电液控制层。本发明在少用甚至不用贵重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在中、大电流密度负荷下的电极性能。适于使用各种类型催化剂和介质的气体扩散电极的各种系列燃料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2190352Y
公开(公告)日:1995-02-22
申请号:CN94210567.2
申请日:1994-04-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化学电源电极,用叠层的网状电极,其叠层在2层以上(含2层),叠层用平面或卷积结构,可显著增大电极面积,层间可作为提供容纳活性溶液及固体沉积析出的空间。充电时,沉积层由靠近充电极的一侧逐渐向另一侧推移。因反应界面的推移使电极反应能在整个电极表面进行,反应界面显著增大,因而得以大电流充电,故在短时间完成。它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优越的电极特性,作为电动车辆的化学电源电极或其它高速反应电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