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21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56694.9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ESD手术辅助机器人,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下端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底座的上端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设有三个输送不同手术配件的功能模块箱,所述功能模块箱的上端通过合页设有盖板,功能模块箱的内部中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分成储存腔和回收腔;所述储存腔的前侧壁上设有配件出口,储存腔的内部设有推送轨道。该用于ESD手术辅助机器人,具有无菌储存、收纳配件,配合医生进行穿刺与注射;快速回收不需要的配件,实现更快的配件转换功能;可通过屏幕触屏选择需要的配件和脚踩来释放配件等ESD手术过程中最需的操作配合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188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243805.7
申请日:2025-03-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释放激素预防食管狭窄的卷曲微针及其制备方法,该卷曲微针包括基底和针尖;所述基底为温度响应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基底的温度小于响应温度时,基底暂时硬化定型,基底的温度大于响应温度时,基底展开贴合于食管内腔;所述基底包括底层和多个微针芯;所述微针芯间隔固定于底层靠近食管一侧;所述针尖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微针芯紧密嵌入安装孔内,将针尖安装在基底上;所述针尖的材质为溶胀可降解材料,针尖上负载有治疗性药物,通过针尖在食管内壁逐渐释放治疗性药物;该基座初始形态为卷曲状,便于通过胃镜将卷曲微针送达创面,给予响应温度条件后,卷曲微针展开使针尖定植于食管壁,并缓慢地释放其上搭载的曲安奈德。
-
公开(公告)号:CN11864523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563343.2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16H50/30 , G16H50/20 , G16H30/00 , G06V10/26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慢性胃炎相关胃癌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图像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数字病理图像进行前景分割预处理;图像质检模块,用于配置黏膜肌层识别模型,完成对胃黏膜活检深度的自动质检,输出相应质检结果;第一胃炎分类模块,用于配置胃窦及胃角部位胃炎分类模型,分别得到胃窦及胃角部位的组织学分类结果;第二胃炎分类模块,用于配置胃体部位胃炎分类模型,得到胃体部位的组织学分类结果;胃癌风险评分模块,用于依据慢性胃炎分级评估系统OLGA和慢性胃炎肠化分级评估系统OLGIM,根据集成第一胃炎分类模块和第二胃炎分类模块输出的组织学分类结果,得出胃癌风险评分。
-
公开(公告)号:CN1182670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75530.5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肠内容物采集和/或药物输送的胶囊机器人,包括胶囊壳体,所述的胶囊壳体一端具有排液孔,另外一端具有进液孔,所述的进液孔内设有单向阀或是堵头;或所述的胶囊壳体一端具有排液孔,另外一端封闭;还包括一活塞、一肠溶性顶杆和一复位弹簧;所述的活塞和进液孔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活塞和排液孔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肠溶性顶杆的一端堵于排液孔中,另一端设于活塞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活塞上或抵靠于活塞上。本发明胶囊机器人可以非侵入性地进入小肠部位采集小肠内容物,并在撤出肠道过程中不受结肠内容物污染,成功获取具有空间特异性的小肠微生物群样本,这对肠道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干预等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20941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608726.X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用上钉装置,包括植入定位筒;通过设置植入定位筒和螺钉植入杆,当微创口形成后,使植入定位筒一端的端盖位于上方,将植入定位筒的另一端与创口相互配合,并且根据椎弓根螺钉的植入角度调整植入定位筒的角度,将装配有椎弓根螺钉的螺钉植入杆插入植入定位筒的内侧,螺钉植入杆位于植入定位筒内侧的一端通过螺钉套筒和承接环卡合连接,螺钉植入杆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承接环与植入定位筒发生相对转动,并且随着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承接环跟随螺钉植入杆的一端进行移动,使螺钉植入杆在对椎弓根螺钉植入过程中更加稳定,只需要把握植入定位筒的稳定性即可,使手术更加安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8267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75532.4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B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气液共存相中采集肠液的多功能胶囊机器人,主要包括胶囊壳体、肠溶开关、复位弹簧、吸水材料、取样仓、样品储存舱和密封件。所述胶囊机器人用于采集肠液时,复位弹簧为压缩复位弹簧,还包括肠溶包衣壳。通过口服进入小肠中接触肠液时,肠溶包衣壳降解,吸水材料接触并吸取肠液,肠溶开关随后降解释放压缩复位弹簧推动取样仓进入样品储存舱中,封闭取样。通过将药物直接装载于取样仓中,或将药物封装于取样仓内的缓释材料中,所述胶囊机器人还可以用于肠道快速给药和缓慢给药。本发明提供的胶囊机器人可以在气液共存相的肠道生理流体环境中成功采集肠液,提高采样通量,所采肠液不受肠道其他部位微生物群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7524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71925.X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16H50/30 , G16H50/2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774 , G06V10/7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内镜下胃癌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图片采集模块,用于遍历胃内图片集,胃内图片集至少有22张胃内图片;部位识别模块,用于配置部位识别模型,部位识别模型基于ResNet‑50网络和ResNet‑18网络,结合深度信息,完成对胃部22个部位的识别任务,得到部位识别结果;胃炎分类模块,用于配置胃炎分类模型,胃炎分类模型基于最优网络结构对特定特征进行识别,得到胃炎分类结果;模型优化模块,用于以部位识别结果与医生先验知识完成模型优化,并结合胃炎分类结果,得到改进后的胃炎分类结果;胃炎评分模块,用于依据京都胃炎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改进后的胃炎分类结果,得出胃癌风险评分。
-
公开(公告)号:CN217390977U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23403379.5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脊柱辅助矫正装置,包括肩部挂环、外限位块、缓冲棉垫和直流电机,所述肩部挂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按摩头传送槽,所述第一按摩头传送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摩传送带框所述缓冲棉垫与第一按摩头传送槽转动连接,所述按摩传送带框的内部设置有曲形传送带仓和限位空仓,所述曲形传送带仓的内壁两侧贴合且传动设置有按摩传送带,所述按摩传送带内部的上下两端均传动设置有限位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肩部挂环和第一按摩头传送槽能够将装置悬挂在患者的肩部,可进行长期使用,经铰链对肩部挂环和第一按摩头传送槽的位置进行自然调整,在患者平躺时将固定插块插入固定插槽中,能够放置装置弯曲造成患者平躺时不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16876997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23360202.1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创伤清洗用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水槽,所述床板的一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腿;通过在废液导向槽的相对内侧设置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中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废液导向槽的相对内侧,在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连接杆的底端与固定板的顶端转动连接,这样可以在启动倾斜机构时,连接杆会跟随废液导向槽的倾斜而倾斜,且支撑杆可以对腿部放置板起到加固支撑的效果,以此来稳定腿部放置板的运动,也可以达到便于拆卸清理腿部放置板和废液导向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9306651U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20052174.7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内镜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沿轴向设置有贯穿两端的内镜通道,所述管体的前端外壁沿轴向铺设有若干层防漏层,所述防漏层包括周向设置的若干橡胶薄片,同一所述防漏层上相邻所述橡胶薄片之间紧密接触,且相邻所述防漏层上的所述橡胶薄片交叉排列设置,所述管体的末端管口设置有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上开设有弹性插入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内镜套管,通过在管体的顶端设置多个橡胶薄片,当管体插入食管或肛门时,多个橡胶薄片相互配合对管体与食管或肛门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实现密闭效果,防止胃内液体、气体等从间隙流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