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6124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710067256.8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为一种硅@空洞@碳结构硅负极,通过表面修饰,在硅球表面接枝引发剂,得接枝引发剂的硅球;将得到的接枝引发剂的硅球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接枝可完全热分解的聚合物作为媒介层;在所得样品表层包覆碳包覆层作为碳层的先驱体;将所得的样品经空气氛中氧化交联和惰性气氛下热解,媒介层完全分解得到硅膨胀的空洞空间,碳层先驱体热解炭化得到壳层碳,得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与可控性较强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可调控运用不同的碳源。操作可控性强,可有效调节硅球膨胀的空间,以及碳层厚度。操作过程易行,危险小,易放大。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612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67256.8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为一种硅@空洞@碳结构硅负极,通过表面修饰,在硅球表面接枝引发剂,得接枝引发剂的硅球;将得到的接枝引发剂的硅球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接枝可完全热分解的聚合物作为媒介层;在所得样品表层包覆碳包覆层作为碳层的先驱体;将所得的样品经空气氛中氧化交联和惰性气氛下热解,媒介层完全分解得到硅膨胀的空洞空间,碳层先驱体热解炭化得到壳层碳,得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与可控性较强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可调控运用不同的碳源。操作可控性强,可有效调节硅球膨胀的空间,以及碳层厚度。操作过程易行,危险小,易放大。

    一种锂离子电池微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433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67338.2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微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微米级硅负极是一种微米级硅@空洞@碳结构硅负极,使用硅烷偶联剂,将微米硅球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分散到聚合物溶液中,得接枝硅烷偶联剂的硅颗粒;将得到的接枝硅烷偶联剂的硅颗粒包覆一层可完全热分解的聚合物作为媒介层;在所得样品表层包覆碳包覆层作为碳层的先驱体,再经空气气氛中氧化交联和惰性气氛下热解,媒介层完全分解得到硅膨胀的空洞空间,碳层先驱体热解炭化得到壳层碳,得微米级硅@空洞@碳材料,即得锂离子电池微米级硅负极。

    一种梯度变化的硅氮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3535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67330.6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0 C04B35/571 C04B35/62295

    Abstract: 一种梯度变化的硅氮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以高分子固态聚碳硅烷作为先驱体进行熔融纺丝,然后进行不熔化处理,得交联丝;将所得的交联丝在NH3气氛下氨化反应,到达目标温度后,改用N2气氛下继续热解,即得到梯度变化的硅氮碳陶瓷纤维。以高分子固态聚碳硅烷作为先驱体,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氨化、高温热解等工序制得氮化硅/碳化硅纤维,并通过控制氨化的温度来调控氮含量的梯度变化。工艺简单,操作过程简便;通过控制氨化温度,实现纤维表面梯度厚度的可控性;纤维结构新颖,而且在吸波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一种磁性碳化硅陶瓷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2872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510008788.5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磁性碳化硅陶瓷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涉及碳化硅。1)将磁性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聚碳硅烷在溶剂中反应制得磁性金属溶胶;2)将步骤1)所得的磁性金属溶胶与沥青混合后反应,再除去溶剂,得到含磁性金属聚碳硅烷先驱体与沥青均匀分散的混合物;3)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置于高温炉中,通入空气或氧气进行氧化处理后冷却,得到交联产物;4)将交联产物放入高温炉内,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碳化处理后冷却,即得碳分散磁性碳化硅纳米粒子;5)将碳分散磁性碳化硅纳米粒子在空气气氛中加热到碳氧化分解温度除碳,制得磁性碳化硅陶瓷纳米粒子。获得的陶瓷纳米粒子由于其同时具有磁损耗和介电损耗可以衰减一定的电磁辐射,达到电磁吸波的效果。

    一种可溶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810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761063.9

    申请日:2014-12-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溶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涉及中间相沥青。1)在热水浴下,去离子水做溶剂,使用高锰酸钾氧化中间相沥青;2)将步骤1)所得氧化中间相沥青与带氨基或羟基官能团的烷基化合物或聚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即得可溶中间相沥青。首次用化学法将可功能化的羧基引入中间相沥青。避开传统在合成中间相沥青的过程中,使用氢化剂降低软化点和提高溶解性,开辟了新的化学反应法,可以将多种基团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入中间相沥青,从而可以利用自组装、相分离、旋涂、沾涂等方法制备多尺度碳材料。通过控制高锰酸钾的量,从而实现中间相沥青的大稠环结构不被破坏,保持中间相沥青本身固有的优异性能。

    一种可溶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8109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761063.9

    申请日:2014-12-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C3/02 C10C3/04

    Abstract: 一种可溶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涉及中间相沥青。1)在热水浴下,去离子水做溶剂,使用高锰酸钾氧化中间相沥青;2)将步骤1)所得氧化中间相沥青与带氨基或羟基官能团的烷基化合物或聚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即得可溶中间相沥青。首次用化学法将可功能化的羧基引入中间相沥青。避开传统在合成中间相沥青的过程中,使用氢化剂降低软化点和提高溶解性,开辟了新的化学反应法,可以将多种基团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入中间相沥青,从而可以利用自组装、相分离、旋涂、沾涂等方法制备多尺度碳材料。通过控制高锰酸钾的量,从而实现中间相沥青的大稠环结构不被破坏,保持中间相沥青本身固有的优异性能。

    一种磁性碳化硅陶瓷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28725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008788.5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磁性碳化硅陶瓷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涉及碳化硅。1)将磁性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聚碳硅烷在溶剂中反应制得磁性金属溶胶;2)将步骤1)所得的磁性金属溶胶与沥青混合后反应,再除去溶剂,得到含磁性金属聚碳硅烷先驱体与沥青均匀分散的混合物;3)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置于高温炉中,通入空气或氧气进行氧化处理后冷却,得到交联产物;4)将交联产物放入高温炉内,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碳化处理后冷却,即得碳分散磁性碳化硅纳米粒子;5)将碳分散磁性碳化硅纳米粒子在空气气氛中加热到碳氧化分解温度除碳,制得磁性碳化硅陶瓷纳米粒子。获得的陶瓷纳米粒子由于其同时具有磁损耗和介电损耗可以衰减一定的电磁辐射,达到电磁吸波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