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U形高掺JFET区的新型碳化硅平面型IGBT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8213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38980.X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一种具有U形高掺JFET区的新型碳化硅平面型IGBT器件,可用于高压领域。通过在JFET区引入U形高掺的N型区域,降低JFET区的电阻。其由多个元胞并联而成,各元胞包括P型掺杂集电区、N型掺杂缓冲层、N型漂移区、N型高掺杂的U状区域、P型掺杂的阱区、N型掺杂的源区、P型掺杂的基区、氧化层、栅极电极、发射极电极、集电极电极;本发明能降低JFET区的电阻,增加IGBT内部寄生BJT的基极驱动电流,从而增强IGBT器件的电导调制,降低IGBT器件的导通电阻,提高器件的通态特性,获得更高的导通电流。另外,本发明IGBT器件还能够优化IGBT器件在通态的电流密度分布,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一种梯度变化的硅氮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3535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67330.6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0 C04B35/571 C04B35/62295

    Abstract: 一种梯度变化的硅氮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以高分子固态聚碳硅烷作为先驱体进行熔融纺丝,然后进行不熔化处理,得交联丝;将所得的交联丝在NH3气氛下氨化反应,到达目标温度后,改用N2气氛下继续热解,即得到梯度变化的硅氮碳陶瓷纤维。以高分子固态聚碳硅烷作为先驱体,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氨化、高温热解等工序制得氮化硅/碳化硅纤维,并通过控制氨化的温度来调控氮含量的梯度变化。工艺简单,操作过程简便;通过控制氨化温度,实现纤维表面梯度厚度的可控性;纤维结构新颖,而且在吸波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6124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710067256.8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为一种硅@空洞@碳结构硅负极,通过表面修饰,在硅球表面接枝引发剂,得接枝引发剂的硅球;将得到的接枝引发剂的硅球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接枝可完全热分解的聚合物作为媒介层;在所得样品表层包覆碳包覆层作为碳层的先驱体;将所得的样品经空气氛中氧化交联和惰性气氛下热解,媒介层完全分解得到硅膨胀的空洞空间,碳层先驱体热解炭化得到壳层碳,得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与可控性较强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可调控运用不同的碳源。操作可控性强,可有效调节硅球膨胀的空间,以及碳层厚度。操作过程易行,危险小,易放大。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612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67256.8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为一种硅@空洞@碳结构硅负极,通过表面修饰,在硅球表面接枝引发剂,得接枝引发剂的硅球;将得到的接枝引发剂的硅球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接枝可完全热分解的聚合物作为媒介层;在所得样品表层包覆碳包覆层作为碳层的先驱体;将所得的样品经空气氛中氧化交联和惰性气氛下热解,媒介层完全分解得到硅膨胀的空洞空间,碳层先驱体热解炭化得到壳层碳,得锂离子电池纳米级硅负极。与可控性较强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可调控运用不同的碳源。操作可控性强,可有效调节硅球膨胀的空间,以及碳层厚度。操作过程易行,危险小,易放大。

    一种锂离子电池微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433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67338.2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微米级硅负极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微米级硅负极是一种微米级硅@空洞@碳结构硅负极,使用硅烷偶联剂,将微米硅球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分散到聚合物溶液中,得接枝硅烷偶联剂的硅颗粒;将得到的接枝硅烷偶联剂的硅颗粒包覆一层可完全热分解的聚合物作为媒介层;在所得样品表层包覆碳包覆层作为碳层的先驱体,再经空气气氛中氧化交联和惰性气氛下热解,媒介层完全分解得到硅膨胀的空洞空间,碳层先驱体热解炭化得到壳层碳,得微米级硅@空洞@碳材料,即得锂离子电池微米级硅负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