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6406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094855.7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贵金属过渡金属基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多孔空心纳米碳球,其上负载有均匀分散的铜镍合金,该铜镍合金的外层包覆有反钙钛矿材料。本发明中铜镍合金和反钙钛矿结构的界面是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其在‑0.856V vs RHE,其CO的法拉第效率可达94.4%,交换电流密度可达5.322mA/cm2,在该电位下的稳定性可达10小时,仍能维持85%以上的CO法拉第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331935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088063.8
申请日:2005-08-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复合微孔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新型无机填料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及含量为PVDF-HFP为65%~95%,无机材料为5%~35%。其步骤为将无机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再将PVDF-HFP加入无机材料悬浊液中,使PVDF-HFP溶解得铸膜液,静置脱去气泡;在成膜基材上涂抹铸膜液;烘干后真空干燥,得干膜;将干膜浸入电解液,即得复合微孔膜。无需使用增塑剂,免萃取环节,对温湿度条件要求低,简化制膜工序,微孔膜结晶度下降,电化学窗口拓宽,与电极组成的界面性质更为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903940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036632.9
申请日:2006-07-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改性介孔分子筛复合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二次锂电池的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使用少量改性介孔分子筛无机填料即可获得离子电导率高、机械性能好、有较高的界面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的改性介孔分子筛复合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氧化乙烯、金属锂盐和改性介孔分子筛,聚氧化乙烯与金属锂盐按O/Li为8~20,改性介孔分子筛占聚氧化乙烯为5%~25%。制备时金属锂盐与改性介孔分子筛混合,加入乙腈溶剂得浆液;在浆液中加入聚氧化乙烯粉末得悬浊液;将悬浊液浇铸到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待溶剂蒸发后干燥,除去残余的溶剂,得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944494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616267.8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低温条件下大批量制备高纯度M‑N型单原子碳基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制备了大小尺寸在150~400nm左右Zn‑ZIF菱形十二面体;在10%NH3和90%Ar气体环境中于700‑1000℃煅烧10min‑50min,然后将在惰性气氛中热处理70min‑110min,制备得到活性N‑C载体。第二步,采用溶液浸渍法或固体球磨法,将氯化金属盐分散吸附在第一步制备的活性N‑C载体中,然后在(惰性气氛和还原性气体)氩气和氢气混合气氛中(0%H2‑100%H2)中在300℃‑500℃温度下热处理2h‑6h,再随炉降温,得到最终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715327A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200510088063.8
申请日:2005-08-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复合微孔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新型无机填料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及含量为PVDF-HFP为65%~95%,无机材料为5%~35%。其步骤为将无机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再将PVDF-HFP加入无机材料悬浊液中,使PVDF-HFP溶解得铸膜液,静置脱去气泡;在成膜基材上涂抹铸膜液;烘干后真空干燥,得干膜;将干膜浸入电解液,即得复合微孔膜。无需使用增塑剂,免萃取环节,对温湿度条件要求低,简化制膜工序,微孔膜结晶度下降,电化学窗口拓宽,与电极组成的界面性质更为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94449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0616267.8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低温条件下大批量制备高纯度M‑N型单原子碳基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制备了大小尺寸在150~400nm左右Zn‑ZIF菱形十二面体;在10%NH3和90%Ar气体环境中于700‑1000℃煅烧10min‑50min,然后将在惰性气氛中热处理70min‑110min,制备得到活性N‑C载体。第二步,采用溶液浸渍法或固体球磨法,将氯化金属盐分散吸附在第一步制备的活性N‑C载体中,然后在(惰性气氛和还原性气体)氩气和氢气混合气氛中(0%H2‑100%H2)中在300℃‑500℃温度下热处理2h‑6h,再随炉降温,得到最终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226406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1094855.7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贵金属过渡金属基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多孔空心纳米碳球,其上负载有均匀分散的铜镍合金,该铜镍合金的外层包覆有反钙钛矿材料。本发明中铜镍合金和反钙钛矿结构的界面是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其在‑0.856V vs RHE,其CO的法拉第效率可达94.4%,交换电流密度可达5.322mA/cm2,在该电位下的稳定性可达10小时,仍能维持85%以上的CO法拉第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03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35742.8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凹形立方体CoNP@CoSA‑N‑C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制备了大小尺寸在200~400nm左右ZnCo‑ZIF立方体,然后在立方体ZnCo‑ZIF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涂层,制备得到ZnCo‑ZIF@mSiO2纳米立方体;在惰性气体环境中于700‑1000℃煅烧,然后将二氧化硅层蚀刻掉以形成多孔凹形立方体Co单原子催化剂(CoSA‑N‑C)。第二步,采用有机金属气态升华掺杂法来提高金属含量,在CoSA‑N‑C碳基体上,首先将乙酰丙酮钴低温蒸发,然后捕集,再高温还原并稳定在CoSA‑N‑C碳基体上,最后合成高含量Co金属催化剂。同时生成包含高活性的Co纳米颗粒和Co‑N4复合位(CoNP@CoSA‑N‑C)。本发明极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2952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13472.4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基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先合成了二氧化硅微球且表面包覆有苯并噁嗪树脂,然后将二氧化硅通过氟化氢溶液刻蚀掉,再在其上浸渍吸附铁源和氮源,合成了直径为170-230纳米的多孔纳米空心球,其内腔的直径为95-115nm,壁厚为30-40nm,其上均匀分散负载有铁元素,与传统的贵金属铂催化剂相比,具有更优异的半波电位,达到了0.919V vs RHE,塔菲尔斜率为74mV dec-1,具有非常高的电化学氧还原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76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616737.1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88 , H01M4/90 , H01M8/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步升温制备单或多种卤素充分掺杂的高效Fe‑N‑C催化剂的方法。首先,以富含吡啶N的邻菲咯啉包裹的ZIF‑8复合物前驱体合成的N‑C作为氮掺杂碳载体(比表面积大于800m2g‑1,颗粒尺寸约60nm),将铁盐(如氯化亚铁、氯化铁、醋酸亚铁、硫酸亚铁等)、卤化铵盐(氟化铵、氯化铵、溴化铵和碘化铵)和N‑C载体充分混合,分两步升温以制备单或多种卤素充分掺杂的Fe‑N‑C催化剂,这种方法既可以保证卤素较为充分地掺杂,又简化了合成卤素掺杂的Fe‑N‑C催化剂的步骤,而且还可以实现多种卤素共掺杂于Fe‑N‑C催化剂,另外铵盐分解的氨气和卤化氢气体还可以刻蚀碳,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碳缺陷和介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