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88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86747.1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E01F1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标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潮汐车道的变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布置于路面双黄虚线内的变换装置本体,变换装置本体包括凸起路面的可升降式条状块和固定式条状块;固定式条状块通过固定销与混凝土底槽连接,固定式条状块的表面设有开合盖,固定式条状块内设有控制器;可升降式条状块通过预留孔和螺母与下方的第一钢板组件连接,第一钢板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二钢板组件,第二钢板组件的下方设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的底部通过预埋件与混凝土底槽内的铸铁件连接。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各类不同的潮汐现象情况,其位置固定,能够有效地引导车辆按照交通信号正常行驶,阻止随意并线、随意转弯和随意超车等违章行为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364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78018.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桥头跳车的自适应高差补偿装置,包括与路面部分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与桥面部分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传力杆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路面下方的圆台空腔,圆台空腔的腔体内分别设有第二外螺纹杆和第二螺纹套管,第二外螺纹杆与第二螺纹套管啮合套接;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桥面一侧的固定支座,固定支座上设有第一螺纹套管,第一螺纹套管内接有第一外螺纹杆,第一外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套管啮合套接。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的沉降高度,逐层推出减高差板进行自适应高差补偿,从而有效缓解和消除桥头跳车问题,改善行车安全与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4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32515.5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箱梁0号块用可调节高度的支架,包括0号块箱梁、设于0号块箱梁下方的模板支架、以及设于模板支架下方的托架横梁,所述模板支架与托架横梁之间设有可调节高度支架;所述可调节高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上方设有横向分配梁,所述横向分配梁的底部设有底盘;所述支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轮盘,两侧的轮盘均通过轴杆与支架本体内的齿轮连接,每个所述轮盘的一侧设有铁棒,所述铁棒贯穿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铁棒移动的预留孔。本发明可自行调整支架的高度,使上部水平更加精准,从而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大型现浇箱梁0号块施工,安全、可靠、施工便捷、可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9581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71586.5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交通停车地锁保护装置,包括触发装置、反馈装置和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设于触发装置和反馈装置之间,用于连接触发装置和反馈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压板和压缩弹簧阻尼器,所述压板设于压缩弹簧阻尼器的上方;所述反馈装置包括可升降减速块、滚轮和伸缩块;所述可升降减速块的一侧设有滚轮,所述伸缩块设于可升降减速块的下方。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中间轴、输出轴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中间轴设于传动轴和输出轴之间,所述传动轴、中间轴和输出轴之间通过齿轮带连接。本发明能够防止车辆底盘撞击地锁装置,避免地锁和车辆的损坏现象,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078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045062.8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E01F15/00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市政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道路隔离护栏的防撞柱,包括防撞柱本体,所述防撞柱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部、中间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包括上端柱、以及设于上端柱下方的上部缓冲区,所述上部缓冲区内设有两组压缩弹簧,两组压缩弹簧上下间隔设置,且两组压缩弹簧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下端部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方的下端柱,所述底座内设有永磁吸盘。所述中间部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套接,所述内套筒的顶部与上端部的上部缓冲区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套筒的底部与下端部的下端柱的顶部连接。本发明通过在防撞柱上设置缓冲装置,能够减少对车辆的伤害,保护驾驶人的生命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01323.0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警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潮汐车道变换的警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布置于车道两侧双黄虚线位置的多个触发装置、设于多个触发装置一侧的控制装置、用于安装多个触发装置的辅助旋转装置、以及设于多个触发装置下方的整体旋转装置;每个触发装置的一侧设有一警示装置;警示装置包括警示块、设于警示块下方的压缩弹簧阻尼器、以及设于压缩弹簧阻尼器下方的带凸型螺纹的铸铁杆件,带凸型螺纹的铸铁杆件的底部设有带固定齿轮的铸铁。本发明通过地面旋转轴的转动来控制每组的单元实现反转,达到随着潮汐车道的变化而变化的道路控制,能够适用于各类不同的潮汐现象情况,有效地引导车辆按照交通信号正常行驶。
-
公开(公告)号:CN11471451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99744.X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纤维混凝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粒料筛分功能的纤维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上的纤维打散系统、计量系统、粒料筛分和存储系统、搅拌系统和中心控制系统;纤维打散系统设于机架的左上角,用于对纤维进行打散;计量系统位于纤维打散系统的下方,且计量系统与纤维打散系统连接;粒料筛分和存储系统设于纤维打散系统的一侧,且粒料筛分和存储系统与计量系统连接,由计量系统对打散后的纤维和粒料进行精准称重;搅拌系统设于计量系统的下方,且搅拌系统与计量系统连接。本发明具有精准筛分,自动化程度高,计量精确和纤维分散程度高等优点,可以实现一体化材料前期加工与后期搅拌,节约大量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65788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07239.8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E01D21/00 , E01D2/04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桥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大型0#块现浇箱梁托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步骤1、托架地基预处理;步骤2、墩身预埋件安装;步骤3、按照拼装顺序完成托架拼装;步骤4、张拉钢索;步骤5、模板安装;步骤6、托架预压检测;步骤7、0#块箱梁施工;与传统的三角托架相比,本发明桥梁托架结构不影响桥跨下部的通航和通行需求;结构更稳定,能够抵抗风荷载等,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能很好适应各种大型0#块现浇箱梁施工,安全、可靠、施工便捷。本发明的托架在安装时不需要大量的拼焊工序,拼装效率高,可实现快速化安装和拆除,能有效缩短整体施工工期,提高了材料的周转利用率,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1120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52578.3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层粘接复合立体织物基坑止水帷幕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若干个钻孔灌注桩、以及设于若干个钻孔灌注桩之间并用于连接若干个钻孔灌注桩的基坑连接部;若干个钻孔灌注桩均匀间隔设置;基坑连接部包括条形基槽、设于条形基槽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内水平设有多层复合立体织物;本发明利用复合立体织物与钢筋混凝土将桩与桩之间连接成整体,提高了强度又加强了止水性能;提高其止水能力约30%;提高了钻孔灌注桩支护的强度15‑20%;所使用的复合立体织物相较于大体量使用混凝土结构,节约了混凝土使用量,减少造价约10%,改善环境;利用环氧沥青做每层立体织物的粘接剂,赋予了复合立体织物较强止水性能与粘接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778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1763.8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V10/52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V10/2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路面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CE‑Pothole‑YOLOv10算法的在低光照条件下提高道路坑洞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DCE‑Pothole模块,对DCE‑Net的照明平滑度损失函数进行改进,引入基于局部梯度的L1范数变种项,并通过两个可调节的权重系数,平衡图像的平滑度和边缘保留;步骤2:重新设计光照增强曲线,利用局部梯度信息和Sobel滤波器实现对边缘特征的强化;步骤3:通过改进的DCE‑Pothole网络与YOLOv10结构整合,并采用并联的特征融合策略进行模型训练,采用阶段性推理策略进行模型推理;步骤4:在多任务学习框架中利用动态权重平均法构建联合损失函数,实现光照增强与目标检测的协同优化。本发明使得目标检测模型更好地对低暗度条件下进行道路坑洞的识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