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用手功能成像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482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59346.8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用手功能成像辅助装置,包括环状结构的固定框,固定框的内壁面依次安装有多个主作用绳,多个主作用绳靠近固定框圆心一侧的中部均安装有串联组件,多个串联组件的另一端共同安装有中心弹力圈。通过各个结构相互联系,并形成各个绳体相互垂直的绳体网络结构,利用绷紧绳体的垂直方向易于发生阻尼形变的原理,在患者进行往复式手指攥拳和张开的过程中,分别由多根主作用绳和一根中心弹力圈分别对患者手指进行微小阻力刺激,该微弱的阻力会持续对患者手指进行运动状态下的阻力刺激,并将手部的运动刺激传导辐射至患者不同的脑部神经区域,以此更精准的确认神经受损患者的病灶是否侵犯手运动功能区,从而达到精准诊断的目的。

    一种超声下留置针定位引导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19536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308633.8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声下留置针定位引导系统,其中,利用探测支架、定位支架分别设置的行程、角度调整系统,通过函数换算得出不同血管深度所需的进针角度及坐标距离,调整行程座及角度座的刻度,由于角度刻度的轴心与角度座滑动轨迹的轴心重合,留置针体可时刻确保指向进针点位置,且由于行程座调整机构可针对声束中区距离进针点的行程刻度进行匹配调节,以此得到准确的进针姿态并执行穿刺操作,此方式可为超声下留置针穿刺术的穿刺轨迹提供一种准确的校核定位标准,使操作者易于准确把控进针坐标、角度及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促进超声下留置针穿刺术的推广应用。

    一种磁共振用扣式电极片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243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97054.2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共振用扣式电极片,包括多绝缘层,多绝缘层上表面设有凸台,凸台上部设有纽扣本体,凸台下部与连接柱的上部衔接,连接柱下部与接触片上表面衔接,接触片边沿及侧面设有套座,凸台边沿设有挤压板,凸台与牵引框架的前端衔接,牵引框架由弧状体、板状体衔接组成,板状体与套座衔接,套座贯穿多绝缘层,当纽扣本体受到向下的力时,由于牵引框架的内圈受到指尖表面抵住的支撑力,套座与接触片摩擦力增加,同时指尖内侧缘在抵住牵引框架的内圈的同时向挤压板外侧施加向内的挤压力,增加了挤压板与牵引框架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连接扣式接头上的扣眼与电极片的纽扣本体时,接触片挤压组织造成患者的疼痛,且连接难度低。

    一种超声下留置针定位引导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1953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308633.8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声下留置针定位引导系统及方法,其中,利用探测支架、定位支架分别设置的行程、角度调整系统,通过函数换算得出不同血管深度所需的进针角度及坐标距离,调整行程座及角度座的刻度,由于角度刻度的轴心与角度座滑动轨迹的轴心重合,留置针体可时刻确保指向进针点位置,且由于行程座调整机构可针对声束中区距离进针点的行程刻度进行匹配调节,以此得到准确的进针姿态并执行穿刺操作,此方式可为超声下留置针穿刺术的穿刺轨迹提供一种准确的校核定位标准,使操作者易于准确把控进针坐标、角度及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促进超声下留置针穿刺术的推广应用。

    用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193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770551.X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装置,包括TCD诊断仪,所述TCD诊断仪的一侧连接有诱发电位刺激帽,所述TCD诊断仪的一侧活动设置有TCD探头,所述诱发电位刺激帽包括光刺激装置、声刺激装置、电刺激装置,所述光刺激装置包括镜框,所述镜框的两侧均连接有绑带,所述镜框内设置有两个镜片。本发明在对患者进行老年痴呆诊断时,能够在镜框的后侧覆盖上防护膜,从而当患者戴上镜框上时,患者的眼周不会直接与镜框接触,进而避免了眼部疾病的传播,而当使用完毕后,能够使用活动板上的锯齿配合挡杆上的插孔对使用过的防护膜进行切除,进而避免使用过的防护膜上残留细菌病毒。

    一种磁共振用手功能成像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4824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59346.8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用手功能成像辅助装置,包括环状结构的固定框,固定框的内壁面依次安装有多个主作用绳,多个主作用绳靠近固定框圆心一侧的中部均安装有串联组件,多个串联组件的另一端共同安装有中心弹力圈。通过各个结构相互联系,并形成各个绳体相互垂直的绳体网络结构,利用绷紧绳体的垂直方向易于发生阻尼形变的原理,在患者进行往复式手指攥拳和张开的过程中,分别由多根主作用绳和一根中心弹力圈分别对患者手指进行微小阻力刺激,该微弱的阻力会持续对患者手指进行运动状态下的阻力刺激,并将手部的运动刺激传导辐射至患者不同的脑部神经区域,以此更精准的确认神经受损患者的病灶是否侵犯手运动功能区,从而达到精准诊断的目的。

    用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1933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70551.X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装置,包括TCD诊断仪,所述TCD诊断仪的一侧连接有诱发电位刺激帽,所述TCD诊断仪的一侧活动设置有TCD探头,所述诱发电位刺激帽包括光刺激装置、声刺激装置、电刺激装置,所述光刺激装置包括镜框,所述镜框的两侧均连接有绑带,所述镜框内设置有两个镜片。本发明在对患者进行老年痴呆诊断时,能够在镜框的后侧覆盖上防护膜,从而当患者戴上镜框上时,患者的眼周不会直接与镜框接触,进而避免了眼部疾病的传播,而当使用完毕后,能够使用活动板上的锯齿配合挡杆上的插孔对使用过的防护膜进行切除,进而避免使用过的防护膜上残留细菌病毒。

    药物转运磁悬浮机器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563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34300.6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药物转运磁悬浮机器人,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本体存储仓和轨道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存储仓的底部设置在轨道本体的顶部,所述机器人本体存储仓内侧设置有外转子屏蔽体,所述外转子屏蔽体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机器人行走磁极,所述外转子屏蔽体的内侧设置有磁悬浮组件,所述磁悬浮组件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硅钢片。本发明通过采用磁悬浮设计,可在运行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无接触,保证了无静电发生,进而不会造成火花产生等情况,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升了运行的安全性,另外通过磁悬浮设计有利于减少了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磨损,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情况,有利于降低了后期使用的成本支出。

    一种医用中单更换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697206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1468561.0

    申请日:2022-06-13

    Inventor: 龚良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中单更换装置,连接于机床上,包括中单组、第一转动机构及第二转动机构,所述机床的底部内凹,形成容置槽,所述机床的顶部开设第一更换槽及第二更换槽,所述第一更换槽及所述第二更换槽连通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更换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更换槽的位置对应,所述中单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更换槽,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所述中单组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更换槽,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替代医护人员手工更换中单的繁琐操作,提高效率。

    一种造影剂外渗专用湿敷袖套

    公开(公告)号:CN217611592U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22328468.6

    申请日:2022-09-02

    Inventor: 龚良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影剂外渗专用湿敷袖套,包括套接部,套接部内部中空形成套接腔,套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部,套接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部,套接部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湿敷槽,湿敷槽连通套接腔,湿敷槽内设置承载机构,湿敷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连接盖合层,盖合层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设置第一粘接部,套接部的外侧壁设置第二粘接部。在湿敷槽内放置湿敷药包,将第一粘接部粘接于第二粘接部上,即可关闭湿敷槽,对患部进行湿敷。将第一粘接部揭离第二粘接部,即可打开湿敷槽,进而完成对患部湿敷情况的观测,其操作方式极为便利,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操作速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