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麻醉面罩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888946U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20103150.4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及若干个卡通面具,面罩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凸面及凹面,凹面与面部位置对应,凸面上连接识别器及插接柱,插接柱背向凸面的一面内凹形成与凸面连通的插接槽,识别器位于插接槽内,卡通面具的一面连接插接杆,插接杆背向卡通面具的一端设置标识码,插接杆与插接槽的位置对应,以使识别器识别标识码,面罩本体相对的两侧均设置声控系统,声控系统用于存储并播放与卡通面具适配的音频文件,声控系统电性连接识别器。通过更换不同的卡通面具,适配不同的儿童的喜好;通过识别器识别标识码,声控系统根据不同的识别结果对应播放音频文件,降低儿童的抵触心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一种受水器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93025U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21210063.6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水器,包括受水器本体及设于受水器本体一侧的环形握把,受水器本体的内壁开设有容纳腔,受水器本体的下侧设有引流管,引流管连通容纳腔,引流管上设有调节阀,引流管的一侧设有进液口,进液口设于调节阀远离受水器本体的一侧,环形握把内开设有溢流通道,溢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容纳腔及进液口。本实用新型中的受水器,通过在引流管的一侧设置调节阀对引流管的流量进行调节,使废液流速降低,使受水器本体内可以留存部分废液,便于医生观察冲洗废液及其中的异物,提高冲洗治疗的可视化效果,从而判断冲洗进程,同时在环形握把内开设有溢流通道,可防止废液从受水器本体一侧溢出,影响冲洗效率。

    一种医用转运床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535812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2872232.4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转运床,包括第一约束组件与调节组件,第一约束组件通过调节组件设于床板第一端的两侧;调节组件包括设于床板侧壁的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螺纹丝杆,螺纹丝杆上连接有螺母,螺纹丝杆的一端设有操作手柄,床板上形成有滑槽,螺母延伸有一滑动连接滑槽的滑块;第一约束组件包括转动设于螺母上的约束卡件,约束卡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约束带、另一端设有第一锁定组件;医用转运床还包括第二约束组件,第二约束组件包括设于床板第二端的一侧的第二约束带、以及另一侧的第二锁定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绳索约束病人,存在捆扎过紧或过松,导致对病人的约束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进行湿化和应对气管切开患者喷痰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726498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0719803.6

    申请日:2018-05-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进行湿化和应对气管切开患者喷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和三通管,箱体的一侧设有盖子,盖子上有气体出入窗,箱体内为实体,箱体中间设有气管内洞,箱体下部呈中间弧形,箱体与盖子对应外缘位置设有环扣,箱体两侧设有气体出入窗,气体出入窗通过管道与气管内洞连接,箱体上表面气管内洞上设有纱布,三通管一端插入气管内洞入,三通管另一端连接有湿化液体管和氧气管,箱体的两侧还设有系带,系带可以固定在患者颈部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湿化简单、方便;可应对患者痰液喷出,减少院内感染与交叉感染发生率。

    可通过经食道超声探头的气管导管固定器

    公开(公告)号:CN204521895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20206833.3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通过经食道超声探头的气管导管固定器,包括牙垫管体,特征是:在牙垫管体的外侧壁中部固定有限位板,在限位板的右侧设有向外开口、月牙形的气管导管固定槽,气管导管卡在气管导管固定槽中,在气管导管固定槽的上方和下方各设有一个头带孔,两根头带的各一端分别固定在头带孔上;经食道超声探头线缆套在牙垫管体中间的牙垫内孔中。本实用新型具有让气管导管与经食道超声探头线缆同时入口、气管导管能得到有效固定、气管导管和经食道超声探头线缆不会被牙齿咬坏等优点,有效解决了因气管导管与经食道超声探头线缆同时入口、影响到气管导管位置固定的问题,也解决了气管导管和经食道超声探头线缆被牙齿咬坏的问题。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22247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20417715.7

    申请日:2022-03-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管及连接管,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连接限流装置,第二引流管远离限流装置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引流瓶,限流装置上设置固定装置,限流装置包括限流座及隔档机构,限流座内部中空,形成限流腔,第一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与限流腔连通,隔档机构滑动连接于限流腔内,以限制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的连通。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通过限流装置连通,在限流座内设置隔档机构,通过隔档机构的滑动连接,实现限流腔的开闭,进而限制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的连通,替代了手工捏管等不稳定的开闭管方式,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一种验光试镜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001724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0827874.9

    申请日:2023-04-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验光试镜装置,包括第一镜框及第二镜框,第一镜框与第二镜框之间设置用于调节第一镜框及第二镜框之间的距离的调节镜杆,调节镜杆上设置轴杆,轴杆上套接若干个间隔均匀分布的转动座,转动座上连接卡接组件,卡接组件用于卡接第一验光镜片,调节镜杆上设置限位组件,以将第一验光镜片限制于第一镜框与第二镜框之间。在进行小范围度数确认时,通过转动转动座,将不同的第一验光镜片置于第一镜框或第二镜框上进行度数调节,可无需从置片台取放,简化了操作步骤,有效的提升了验光效率。

    一种足部敷贴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744804U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21509600.7

    申请日:2022-06-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部敷贴,包括贴合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贴合部的一面内凹形成放置槽,放置槽用于放置吴茱萸敷包,放置槽的位置与足部涌泉穴位置对应,贴合部相对的两端连接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及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连接贴合部,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弯折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连接贴合部,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用于围合小腿。通过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患者腿部,此时,放置槽内的吴茱萸敷包可对应敷贴至患者足部的涌泉穴,可刺激穴位,温养阳气,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进而预防低体温。

    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090820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23153471.0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束缚组件与止血组件,束缚组件包括固定部以及设于固定部相对两端的第一束缚带与第二束缚带;止血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固定部的护理布,护理布远离固定部的一侧设有压迫气囊;护理布朝向固定部的一侧设有连通压迫气囊的充气管路,充气管路的端部设有手动气泵。固定部与护理布可拆卸连接,在穿戴时,可以预先将压迫气囊对准股动脉刺破点处,通过医用胶带将护理布平稳固定在皮肤表面,使得后续在调节第一束缚带与第二束缚带时,压迫气囊相对股动脉穿刺点的位置不受干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结构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调节束缚带松紧度时,造成压迫气囊偏移股动脉穿刺点,导致降低止血效果的技术问题。

    一种采集浅动脉血的血气针

    公开(公告)号:CN204542152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20216318.3

    申请日:2015-04-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采集浅动脉血的血气针,该采集浅动脉血的血气针包括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器包括空筒和空筒里的活塞体,活塞体的一端为活塞柄,空筒的另一端设有乳头,针头的一端为针栓,针头的中部设有针柄,针头的另一端为针尖,乳头上套有针头的针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采血量少;采血时间短;动脉采血误入静脉比率下降,护士满意度提高;病人疼痛减轻;动脉采血操作时间缩短;标本采集血量减少,误穿刺静脉的机率下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