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1088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77518.6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G06V40/16 , G06V10/44 , G06V10/54 , G06V10/80 , G06V10/74 , G06V10/764 , G06T7/136 , G06T7/13 , G06V1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面部检测的苏醒监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患者面部的灰度图像,对灰度图像进行纹理提取及轮廓提取,以获取纹理特征图像及轮廓特征图像;将纹理特征图像及轮廓特征图像融合为面部特征图像,并识别第一基准眼部特征图像及第一基准嘴部特征图像;获取实时图像获取实时眼部特征图像及实时嘴部特征图像,以结合第一基准眼部特征图像及第一基准嘴部特征图像确定是否进行苏醒判断;若进行苏醒判断,则获取连续时间帧下的若干个帧图像,进而确定眼部变化次数及嘴部变化次数;基于眼部变化次数及嘴部变化次数判断患者是否苏醒。以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替代人工苏醒监测,实现对患者苏醒与否的实时监测,同时节约了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21622247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20417715.7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M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管及连接管,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连接限流装置,第二引流管远离限流装置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引流瓶,限流装置上设置固定装置,限流装置包括限流座及隔档机构,限流座内部中空,形成限流腔,第一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与限流腔连通,隔档机构滑动连接于限流腔内,以限制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的连通。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通过限流装置连通,在限流座内设置隔档机构,通过隔档机构的滑动连接,实现限流腔的开闭,进而限制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的连通,替代了手工捏管等不稳定的开闭管方式,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219183934U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23356743.1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B1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桡动脉加压器,包括支撑板、固定组件及加压组件,支撑板相对的两端设置固定组件,以将桡动脉加压器固定于手腕处,加压组件包括加压杆、调节管及加压块,支撑板上开设加压孔,支撑板的顶面连接调节管,调节管与加压孔连通,调节管内套接加压杆,加压杆的一端穿过加压孔,并连接加压块,调节管上开设自上而下均匀分布的若干个调节槽,加压杆的外侧壁弹性连接调节块,调节块与调节槽的位置对应。通过固定组件将桡动脉加压器固定于手腕处后,按压加压杆,通过将调节块插接于不同的调节槽内,可调节加压块的下压深度,进而调节加压块所施加的压力,其操作简单,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压力把控,有效的对穿刺处进行压迫止血。
-
公开(公告)号:CN219022783U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23544973.0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A61M16/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供氧装置,包括承载盘及供氧包,承载盘的一面内凹形成容纳槽,供氧包可拆卸的连接于容纳槽内,容纳槽内设置第一加压板及第二加压板,第一加压板及第二加压板位于供氧包相对的两端,承载盘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推动机构及第二推动机构,第一推动机构连接第一加压板,且第二推动机构连接第二加压板,以使第一加压板及第二加压板相向移动。在需要使用供氧包时,将供氧包置于容纳槽内,通过第一推动机构及第二推动机构分别推动第一加压板及第二加压板,使第一加压板及第二加压板分别挤压供氧包相对的两端,提供供氧包的出氧压力,无需手动对供氧包进行按压,有效的减少了不必要的按压工作,节省了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217744804U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21509600.7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部敷贴,包括贴合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贴合部的一面内凹形成放置槽,放置槽用于放置吴茱萸敷包,放置槽的位置与足部涌泉穴位置对应,贴合部相对的两端连接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及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连接贴合部,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弯折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连接贴合部,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用于围合小腿。通过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患者腿部,此时,放置槽内的吴茱萸敷包可对应敷贴至患者足部的涌泉穴,可刺激穴位,温养阳气,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进而预防低体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