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149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7459.7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30/0201 , G06F17/10 , B60L53/67 , B60L53/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和固定混合充电的调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车辆的充电请求;根据充电请求构建混合充电站的时空分布模型,混合充电站包括固定充电桩FCP及移动充电桩MCV,并根据时空分布模型获取同一目标车辆分别在移动充电方式和固定充电方式下的总成本;基于目标车辆充电成本最低原则,生成目标车辆充电选择方案;若目标车辆充电选择方案为移动充电方式,则以混合充电站总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目标函数,并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选择移动充电方式下一天内的最优调度方案。本发明能够为客户推送最经济的充电选择方案,从而能够降低用户成本,并在选择移动充电方式的情况下,完成MCV的优化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170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27628.X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碳交易机制的电气耦合系统季节性配置优化方法,涉及能源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年投资成本、购电成本和购气成本获取第一目标函数,基于燃气轮机和燃气锅炉碳排放强度和购气功率获取碳排放量,并加权燃气轮机和燃气锅炉的碳排放额和光伏分配的碳排放额获取排放总额;基于排放总额和碳排放量获取第二目标函数,并基于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获取总成本函数;获取约束条件,并基于约束条件和数学模型对总成本函数进行迭代寻优获取优化结果。本发明通过考虑不同系统在季节特性的互补性,能够得到更精确的配置结果,使环境成本和经济性达到最优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68207.4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 ,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为实现源储协同经济性调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化学储能循环寿命的经济性调峰调度方法,适用于储能参与调峰的应用场景。本发明建立调峰效应分类模型并根据峰谷差差值的正负性对调峰效应分类;本发明建立了考虑电化学储能寿命对单次充放电经济性影响的储能调峰运维成本分析模型和收益模型;本发明在建立的调峰成本及收益模型基础上,公开了一种计及储能循环寿命的调峰经济模型;本发明以储能调峰净收益最大和负荷波动最小为目标建模并制定运行策略,公开了一种计及储能循环寿命的经济性调峰调度策略。本发明提出的储能经济性调峰调度策略与调峰经济模型,可以避免储能频繁动作导致寿命缩短的问题,更好实现储能经济性调峰并降低调峰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73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34290.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2J3/46 , H02J3/32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设备分时出力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方法,涉及能源系统技术领域,包括:S1、基于设备的年运算成本节约率、一次能源节约率和二氧化碳减排率获取目标函数,基于能量平衡约束、储能装置约束和面积约束获取第一约束条件,并基于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迭代寻优获取最优容量;S2、基于所述生产型设备的负载效率函数和所述转换型设备的温度效率函数获取变效率模型,基于所述变效率模型和分时出力约束对所述第一约束条件进行更新获取第二约束条件,并基于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进行迭代寻优获取最优分时出力约束。本发明将分时出力约束运用在变工况综合能源系统中,提高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调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56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26615.5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2J3/14 , H02J3/32 , H02J3/46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N3/00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响应的光储微电网优化调度方法,步骤1,基于需求侧响应时段,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转移模型;步骤2,在电动汽车用户侧引入计划行为理论,从电动汽车用户对需求侧响应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的行为控制三方面来评价电动汽车用户的响应接受度,构建计划行为——负荷转移耦合模型;步骤3,以负荷曲线方差最小为目标,建立光储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确定调度周期内的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算法作为求解算法进行优化配置求解,获得电动汽车充电的最优调控结果。本发明可更全面评判电动汽车用户进行需求侧响应的意愿,更加符合实际的预测电动汽车可转移充电负荷响应量,有效减少光伏弃电量,保障微电网运营安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