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68662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05751.X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气相沉积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材料为单质X(X分别为低熔沸点的磷、硫、硒、碲和碘等)包覆的LiNi1‑x‑yCoxMnyO2,利用低温气相沉积的方法,将低熔沸点的单质X均匀包覆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表面。LiNi1‑x‑yCoxMnyO2界面的Ni,Co和Mn金属原子可以与上述单质X形成金属‑X化合键,通过其强烈的键合作用,确保了单质X在LiNi1‑x‑yCoxMnyO2表面的均匀完整紧密包覆。这种均匀完整紧密的包覆层能够有效降低高镍三元材料表面的残锂含量,同时抑制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反应,避免了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产气问题,提升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66850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39813.X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硒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正极材料为Se包覆的LiNi1-x-yCoxM扩散法,利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的高亲硒性界面,将单质硒均匀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LiNi1-x-yCoxMnyO2高亲硒界面的Ni,Co和Mn原子可以与Se原子形成金属-Se化合键,通过其强烈的键合作用,确保了单质硒层在LiNi1-x-yCoxMnyO2表面的均匀紧密包覆。这种均匀紧密的Se包覆层能够有效抑制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反应,且硒包覆层具有较高的电导性,可以保证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表面的高速电子传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81685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572289.X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级多孔LiMnxFe1‑xPO4/C复合微球正极材料的无模板水热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纳米粒子的形成和自组装,以及在水热反应过程中进行溶解‑沉淀的过程,经过简单的碳包覆后,得到多孔LiMnxFe1‑xPO4/C微球,该微球为分级多孔微球结构,由较高结晶度的纳米级LiMnxFe1‑xPO4主粒组成,内部有均匀的碳涂层。本发明所得分级多孔LiMnxFe1‑xPO4/C复合微球正极材料的这种独特结构同时结合了结构、形貌和组分的设计原理,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对电子和锂离子的传导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21130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0035439.3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PDA辅助金属氧化物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正极材料为PDA辅助金属氧化物包覆的LiNi1‑x‑yCoxMnyO2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利用高黏附性的PDA提升金属氧化物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将金属氧化物均匀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这种均匀紧密的包覆层能够有效抑制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与空气、电解液等的接触反应,同时因PDA具有高黏附性,仅需要少量的金属氧化物即可达到优异的包覆效果,并且少量的金属氧化物几乎不会影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的导电性,可以保证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表面的高速电子传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81685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72289.X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级多孔LiMnxFe1-xPO4/C复合微球正极材料的无模板水热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纳米粒子的形成和自组装,以及在水热反应过程中进行溶解-沉淀的过程,经过简单的碳包覆后,得到多孔LiMnxFe1-xPO4/C微球,该微球为分级多孔微球结构,由较高结晶度的纳米级LiMnxFe1-xPO4主粒组成,内部有均匀的碳涂层。本发明所得分级多孔LiMnxFe1-xPO4/C复合微球正极材料的这种独特结构同时结合了结构、形貌和组分的设计原理,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对电子和锂离子的传导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668509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939813.X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硒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正极材料为Se包覆的LiNi1‑x‑yCoxM扩散法,利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的高亲硒性界面,将单质硒均匀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LiNi1‑x‑yCoxMnyO2高亲硒界面的Ni,Co和Mn原子可以与Se原子形成金属‑Se化合键,通过其强烈的键合作用,确保了单质硒层在LiNi1‑x‑yCoxMnyO2表面的均匀紧密包覆。这种均匀紧密的Se包覆层能够有效抑制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反应,且硒包覆层具有较高的电导性,可以保证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表面的高速电子传导。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65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43776.4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H01M2/14 , H01M2/16 , H01M10/052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电催化功能的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隔膜是由商用聚合物隔膜基体及涂覆在隔膜基体一侧表面的电催化功能修饰层组成,其中:所述电催化功能修饰层包括粘结剂、导电剂和电催化剂;所述电催化剂为石墨烯和杂原子掺杂的MoS2组成的三维多孔复合物。石墨烯构建的三维多孔结构可以通过物理作用吸附大量溶解在电解液中的多硫化锂;杂原子掺杂的MoS2具有丰富的界面缺陷、极性和电催化活性,可高效化学吸附多硫化锂并催化多硫化锂的电化学转化,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提升高硫载量锂硫电池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11305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35439.3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PDA辅助金属氧化物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正极材料为PDA辅助金属氧化物包覆的LiNi1-x-yCoxMnyO2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利用高黏附性的PDA提升金属氧化物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之间的结合作用力,将金属氧化物均匀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这种均匀紧密的包覆层能够有效抑制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与空气、电解液等的接触反应,同时因PDA具有高黏附性,仅需要少量的金属氧化物即可达到优异的包覆效果,并且少量的金属氧化物几乎不会影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的导电性,可以保证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表面的高速电子传导。
-
公开(公告)号:CN212283648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0299703.X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学试剂混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端中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延伸到装置主体内腔底部,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叶和主动锥形齿轮,主动锥形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固定连接第二搅拌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另一端贯穿防水罩延伸到装置主体侧壁边缘,第二搅拌轴末端螺纹连接第二搅拌桨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第一搅拌桨叶实现化学试剂水平方向的搅拌均匀,第二搅拌桨叶实现化学试剂竖直方向的搅拌均匀,实现化学试剂的全方位混合,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214438909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20019339.1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B01J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反应装置降温结构,包括热反应装置本体,所述热反应装置本体的外侧设有降温壳体,所述降温壳体的内侧设有导热板,所述降温壳体通过导热板贴合在热反应装置本体的外侧,所述降温壳体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所述降温壳体的底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出水管和回水管,所述出水管和回水管的外侧设有安装壳体,所述出水管和回水管连接在安装壳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降温壳体,能够将热反应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产传递,提高散热效果,通过设有散热翅片,能够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加便于散热,通过在降温壳体与热反应装置本体之间设有散热槽,能够便于空气流动,同时防止降温壳体受热膨胀,起到缓冲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