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57518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89247.2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T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T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粒子探测器的外壳,该技术方案在粒子探测器自身结构的基础上匹配了导热胶、风扇以及导热风道三个核心散热模块。其中导热胶以其优异的散热性能和卓越的粘接强度,与发热芯片直接贴合,有效促进芯片散热;双侧风扇使探测器内部气体流动,促进探测器内、外实现热交换,用于保证探测器温度稳定均匀,并且有一定的冷却作用;导热风道以高效率的方式实现对探测器热量的传送,采用蛇形全覆盖风道,能使探测器的散热面积最大化,可最大程度实现给探测器散发热量。该设计能在粒子探测器通电工作后,有效提升系统信噪比、降低电学模块发热,最终提升成像系统的时空分辨率和灵敏度,降低部件更换成本,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5751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10489247.2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1T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粒子探测器的外壳,该技术方案在粒子探测器自身结构的基础上匹配了导热胶、风扇以及导热风道三个核心散热模块。其中导热胶以其优异的散热性能和卓越的粘接强度,与发热芯片直接贴合,有效促进芯片散热;双侧风扇使探测器内部气体流动,促进探测器内、外实现热交换,用于保证探测器温度稳定均匀,并且有一定的冷却作用;导热风道以高效率的方式实现对探测器热量的传送,采用蛇形全覆盖风道,能使探测器的散热面积最大化,可最大程度实现给探测器散发热量。该设计能在粒子探测器通电工作后,有效提升系统信噪比、降低电学模块发热,最终提升成像系统的时空分辨率和灵敏度,降低部件更换成本,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