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6286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30440.3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输电线路防雷设备质量评估方法,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输电线路防雷设备的各供应商的统计数据信息,所述统计数据信息包括在运设备数量、设备跳闸保护动作情况、设备的一般缺陷次数、设备的重大缺陷次数、设备的紧急缺陷次数、各等级的安全事故事件发生次数、不同运行单位给出的供应商技术支持评分,根据统计数据信息确定在运数指标、设备跳闸保护指标、设备缺陷指标、设备事故指标、设备事件指标、技术支持类指标,从而确定综合评价得分,本申请方案通过对获取的统计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计算确定综合评价得分,相对于现有技术,从更多方面对设备进行评估得到综合评价得分,可以提高对设备的质量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771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403601.7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熵值法的输电线路落雷风险系数评估方法,包括获取输电线路逐基杆塔的地貌特征数据和地闪密度值;对地貌特征数据与地闪密度值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并计算相关系数;对地貌特征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标准地貌特征数据建立落雷风险评价指标因子;根据相关系数对落雷风险评价指标因子进行重新赋值,建立原始评估矩阵;对原始评估矩阵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评估矩阵;根据标准化评估矩阵计算落雷风险评价指标因子的熵值;根据熵值计算落雷风险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根据权重和重新赋值后的落雷风险评价指标因子计算输电线路逐基杆塔的落雷风险系数。本申请可以更加精细化的表征地形地貌特征数据,保证评估方法的客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65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0403603.6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微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获取雷电活动分析数据,雷电活动分析数据包括雷电地闪监测数据和其地形区域;通过地形特征量识别地形区域中不同微地形;对不同微地形下的雷电活动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聚类分析,得到雷电地闪集合簇;根据雷电地闪集合簇的质心位置,按照时间顺序将质心连线,得到雷电地闪移动路径;根据雷电地闪移动路径,分析雷电移动轨迹的空间方位;雷电移动轨迹的空间方位,分析微地形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本申请对输电线路区域进行详细划分,充分考虑不同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影响,针对线路和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的输电线路,定量的分析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普遍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406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27766.4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50/06 , G06K9/62 , G06F30/20 , G06F16/22 , G06F16/21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跳闸线路微地形雷电数据库建立方法,包括获取跳闸杆塔所在区域的气象信息;根据所述气象信息得到按杆塔区段划分的线路走廊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特征参数,并将所述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特征参数与所述跳闸杆塔所在区域的雷电流幅值概率进行拟合,得到对应的电流拟合值;统计所述跳闸杆塔的杆塔信息及所在区域的环境信息;根据所述气象信息、电流拟合值、杆塔信息及所在区域的环境信息,创建所述跳闸线路微地形雷电数据库。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为后续的杆塔建设、线路规划和防雷改造等提供数据支持,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65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03603.6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微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获取雷电活动分析数据,雷电活动分析数据包括雷电地闪监测数据和其地形区域;通过地形特征量识别地形区域中不同微地形;对不同微地形下的雷电活动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聚类分析,得到雷电地闪集合簇;根据雷电地闪集合簇的质心位置,按照时间顺序将质心连线,得到雷电地闪移动路径;根据雷电地闪移动路径,分析雷电移动轨迹的空间方位;雷电移动轨迹的空间方位,分析微地形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本申请对输电线路区域进行详细划分,充分考虑不同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影响,针对线路和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的输电线路,定量的分析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普遍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1976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111414088.8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输电导线覆冰状态的监测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输电导线的导线参数表、所述输电导线的当前倾斜角以及当前环境温度,通过反演法确定所述输电导线的等值覆冰厚度;基于所述输电导线的初始图像和当前图像,计算所述输电导线的当前覆冰厚度;根据所述等值覆冰厚度和所述当前覆冰厚度,计算所述输电导线上覆冰的密度,从而确定所述输电导线上的覆冰状态。本申请能够降低输电导线覆冰密度的计算误差,从而提高对输电导线上的覆冰状态判断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6475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1602822.8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耐张线夹引流板压紧装置及耐张线夹,输电线路耐张线夹引流板压紧装置通过内锥形胀套膨胀变形,从而能够使得内锥形胀套与引流板和线夹连接板之间的接触面微凸体发生塑性变形,将微凸体的点接触转变为面接触增大了实际接触面积,上压紧板和下压紧板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给引流板和线夹连接板更多的压力使得引流板和线夹连接板之间的接触面微凸体发生塑性变形,将微凸体的点接触转变为面接触增大了实际接触面积,可以解决由于实际接触面积过小带来的接触电阻过大问题,解决耐张线夹引流板处因实际接触面积小而引起的线夹发热的问题,来实现节能与降温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792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03413.3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厚荣 , 牛唯 , 李昊 , 毛先胤 , 龚博 , 陈沛龙 , 黄增浩 , 杨旗 , 朱登杰 , 刘君 , 何锦强 , 黄欢 , 张海鹏 , 吕乾勇 , 范强 , 张志强 , 邹雕 , 廖永力 , 张义钊 , 古庭赟 , 张俊玮 , 石廷章 , 姜继彬
IPC: G01C2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舞动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方法包括:获取输电线路上姿态运动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传感数据;在加速度传感数据表征姿态运动传感器加速度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切换姿态运动传感器至高频采样模式;在高频采样模式下,获取多个姿态运动传感器同步采集的高频加速度传感数据;并对姿态运动传感器进行定位处理,得到传感器的位置信息;进而进行轨迹识别处理,得到输电线路的舞动轨迹监测结果。本申请通过阈值设置来维持姿态运动传感器的功耗和性能的平衡,在平常状态下,可以以较低的功耗来检测舞动情况,而在舞动发生时,则可以基于高频加速度传感数据,提供更高的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0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063043.4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导线的碳减排放量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包括:收集第一导线数据,包括导线环境数据、第一截面积和第一导线运行温度,计算实际载流量;收集第二导线数据,确定第二截面积,并根据第二截面积和实际载流量计算第二导线运行温度;基于第一导线运行温度和实际载流量计算第一碳排放量,以及基于第二导线运行温度和实际载流量计算第二碳排放量;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碳减排放量。通过精确计算导线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载流量、交流电阻和碳排放量,实现了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导线和传统钢芯铝绞线导线的碳排放量的科学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15443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20644.7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7/00 , H02J7/35 , G01R31/382 , G01K13/00 , G08B2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输电线路动态增容装置电源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目标蓄电池的数据,对比电池仓内温度和电池安全充电温度范围;根据电池仓内温度切换温控模式,控制蓄电池供电电路;分析温度变化速率,进行蓄电池故障检测和报警,实现蓄电池充电温度控制。本发明方法仅对电路部分作调整,无需额外增加外部部件,适用于太阳能充电电路,可以充分满足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对于小型化、低功耗的需求。简化的结构可以在极限环境中,保证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能够根据不同种类、不同厂家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安全充电温度范围,设定符合要求的阈值,做到对电池充电温度的精准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