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80941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594544.X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M8/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一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并产电的方法,通过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实施,所述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由反应器、石墨棒阳极、活性炭空气阴极、橡皮塞和带法兰的多孔板组成,将石墨棒阳极水平插入箱体内,活性炭空气阴极由活性炭层和导电炭黑层叠加组成,活性炭空气阴极通过带法兰的多孔板固定于反应器的对面另一侧壁上,阴极的活性炭层与石油污染土壤直接接触,导电炭黑层与多孔板直接接触并通过圆孔暴露于空气中,将石墨棒阳极和活性炭空气阴极通过导线与外电阻串联连接,组成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本发明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通过电化学刺激土壤中土著生物的活性,提升土壤的电导性促进土壤微生物将石油污染物降解并同步产生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817143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71552.1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长药八宝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植株本身的吸收、根际微生物及其根系分泌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实现降解土壤中石油烃,步骤如下:采用根状茎扦插或幼苗移植的方法,将长药八宝种植于浓度不高于4%的石油烃污染的土壤中并进行管理,当其长到成熟期或开花期时,可将其整体移走作为观赏花卉即商品出售;重复在上述土壤中种植长药八宝,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指标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利用长药八宝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不进入食物链、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治理污染的同时美化化境、适合大面积操作且工程量小、野生花卉管理粗放、见效快,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949467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212852.7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大滨菊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植株本身的吸收、根际微生物及其根系分泌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实现降解土壤中石油烃,步骤如下:采用幼苗移植的方法,将大滨菊种植于质量浓度为4%的石油烃污染的土壤中,当其长到成熟期时可将其整体移走作为观赏花卉即商品出售,也可移走其地上部分待根系生长为新一茬植株;重复在上述种植过程,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指标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大滨菊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不进入食物链、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治理污染的同时美化化境、适合大面积操作且工程量小、野生花卉管理粗放、见效快,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93426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40586.1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一种采用电化学装置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并同步产电的方法,步骤如下:1)组装电化学装置;2)将石油污染土与蒸馏水混合后装入电化学装置,四层土壤之间分别用碳纤维布阳极隔开,用钛片作为导线引出,将三路阳极汇合;3)注入水封层后,将复合PTFE空气阴极和汇合的碳纤维布阳极分别通过导线与外电阻连接,组成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外电阻上的电压通过电化学采集卡和电脑自动记录;4)该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在30℃下运行了180d,完成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并同时产生电能。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电化学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该装置利用土壤中的土著生物将石油污染物降解并同时回收电能,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70655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119336.9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7 , Y02A40/232 , A01B79/02 , E03F1/002 , E03F3/02 , E03F3/04 , E03F5/00 , E03F5/08
Abstract: 一种将生态滞留与植被浅沟相结合的地面系统,自下至上由土壤层、碎石层、空调导水管架和植被层组成:1)铺设土壤层不要夯实,需要保证土壤的渗透系数K〉0.1(m/d);2)铺设碎石层,碎石层为石子、珍珠岩、草炭土、蛭石、沸石和炉渣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同时适量施用保水剂;3)安装空调导水管架,导水管架采用塑胶管横竖多层架设,导水管架四周灌入水泥;4)在植草沟内种植植被层。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系统通过将生物滞留与浅沟相结合,使雨水管理更为有效,同时为动物提供自然栖息地;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和植被覆盖;经济环保,对于恢复区域水量平衡、热量平衡有一定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5665431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39176.1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B09C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5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萱草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植物本身对土壤石油烃的吸收、转运和代谢,以及根际微生物的转化和代谢作用,实现去除土壤中石油烃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采用移栽的方法,将萱草种植于浓度不高于4%的石油烃污染的土壤中并进行人工管理,当其长到成熟期或开花期时,可将其整棵移走作为观赏花卉即商品出售;重复上述步骤在污染土壤中种植萱草,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指标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野生观赏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忍耐力较强;可以在去除土壤石油烃的同时,美化周围的环境;同时可以尽量避免一些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减少对人类的危害;而且无二次污染,公众接受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817142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410070597.7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野鸢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是:1)温室盆栽或大田直接种植:采用幼苗移植的方法将野鸢尾种植于石油烃污染土壤浓度低于20g/kg的污染土壤中,每日早八点定时浇水一次,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2)当野鸢尾生长到开花期或成熟期时,将植物全部从污染土壤中移走或将植物地上部分从污染土壤中移走,待野鸢尾根系再次发育成下一茬植株,重复上述修复过程,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水平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该修复方法投资少、管理粗放简单、工程量小、技术要求不高、修复时间短、不造成二次污染,有助于改善因石油烃污染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恢复并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17142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70597.7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野鸢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是:1)温室盆栽或大田直接种植:采用幼苗移植的方法将野鸢尾种植于石油烃污染土壤浓度低于20g/kg的污染土壤中,每日早八点定时浇水一次,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2)当野鸢尾生长到开花期或成熟期时,将植物全部从污染土壤中移走或将植物地上部分从污染土壤中移走,待野鸢尾根系再次发育成下一茬植株,重复上述修复过程,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水平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该修复方法投资少、管理粗放简单、工程量小、技术要求不高、修复时间短、不造成二次污染,有助于改善因石油烃污染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恢复并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1012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610237372.5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婆婆纳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植株及根际圈微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来实现降解土壤中的石油烃,详细步骤如下:采用播种种植或土培育苗‑幼苗移植的方法,将婆婆纳分别种植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测定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并按照最大持水量的60%每日浇水一次;当婆婆纳长到成熟期或开花期时,将其整体移走;重复在上述土壤中种植婆婆纳,连续降低土壤中的石油烃污染浓度,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指标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费用低、工程量小、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不破坏土壤结构,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绿色修复技术,充分实现了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的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0571012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37372.5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B09C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5 , B09C2101/00
Abstract: 一种利用野生观赏植物婆婆纳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植株及根际圈微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来实现降解土壤中的石油烃,详细步骤如下:采用播种种植或土培育苗?幼苗移植的方法,将婆婆纳分别种植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测定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并按照最大持水量的60%每日浇水一次;当婆婆纳长到成熟期或开花期时,将其整体移走;重复在上述土壤中种植婆婆纳,连续降低土壤中的石油烃污染浓度,直至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生态安全指标为止。本方法的优点是:费用低、工程量小、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不破坏土壤结构,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绿色修复技术,充分实现了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的统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