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2088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719133.5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储粮害虫磷化氢基因型的内切酶组合物、鉴定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型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内切酶组合物对PCR产物进行酶切,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能够准确判定储粮害虫赤拟谷盗种群磷化氢抗性基因/敏感基因,本发明通过明确储粮害虫赤拟谷盗种群磷化氢抗性基因/敏感基因,为后续高效地采用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本发明为明确储粮储粮害虫赤拟谷盗种群磷化氢抗性基因、种群抗性发展预判等提供必要数据和方法,而且对于拓宽赤拟谷盗种群磷化氢敏感基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建立的鉴定储粮害虫磷化氢基因型的方法,该鉴定方法简便、精准、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932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1626195.1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O2释放速率检测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的方法,属于储粮害虫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基于不同储粮温度、储粮含水量、环境中CO2释放速率和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的关系,构建锈赤扁谷盗种群密度预测模型;测定储粮温度和储粮环境中CO2释放速率,带入所述锈赤扁谷盗种群密度预测模型中计算,得到储粮环境中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进而对粮食虫害等级进行判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排除死虫、假死性害虫的干扰,并且还能检测到钻蛀性害虫的存在,具有高效、准确、方便的检测特点,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8634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82093.1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11 , C12Q1/686 , C12N15/89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使赤拟谷盗对磷化氢敏感的dsRNA的引物对及合成方法和应用,涉及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引物对,可将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经PCR扩增后,再合成为dsRNA,将所述dsRNA经显微注射后,可构建得到赤拟谷盗磷化氢敏感种群,具备方法便捷、可靠特点。经实施例验证,本发明所述构建赤拟谷盗磷化氢敏感种群的方法,可将极高抗磷化氢的赤拟谷盗转变为敏感种群,方法可靠,效果稳定,为深入研究储粮害虫生长发育,明确储粮害虫抗药性水平,以开发效防治手段等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赤拟谷盗磷化氢敏感种群。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07086.8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C12N15/12 , C12N15/10 , C12N15/113 , A01N57/1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粮食储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合成的谷蠧致死基因及其应用,所述谷蠧致死基因是利用已知马铃薯甲虫的Snf7基因,通过转录组数据库比对得到谷蠹的同源基因RdSnf7,根据RdSnf7体外转录合成dsRdSnf7;本发明旨在筛选谷蠹的Snf7同源基因并验证其致死效果,在证明致死效果的情况下,探究磷化氢抗性对RNAi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dsRNA浓度与致死效果的关系;针对dsRNA在储粮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初步探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93218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26195.1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O2释放速率检测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的方法,属于储粮害虫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基于不同储粮温度、储粮含水量、环境中CO2释放速率和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的关系,构建锈赤扁谷盗种群密度预测模型;测定储粮温度和储粮环境中CO2释放速率,带入所述锈赤扁谷盗种群密度预测模型中计算,得到储粮环境中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进而对粮食虫害等级进行判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排除死虫、假死性害虫的干扰,并且还能检测到钻蛀性害虫的存在,具有高效、准确、方便的检测特点,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52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607086.8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C12N15/12 , C12N15/10 , C12N15/113 , A01N57/1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粮食储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合成的谷蠧致死基因及其应用,所述谷蠧致死基因是利用已知马铃薯甲虫的Snf7基因,通过转录组数据库比对得到谷蠹的同源基因RdSnf7,根据RdSnf7体外转录合成dsRdSnf7;本发明旨在筛选谷蠹的Snf7同源基因并验证其致死效果,在证明致死效果的情况下,探究磷化氢抗性对RNAi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dsRNA浓度与致死效果的关系;针对dsRNA在储粮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初步探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