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6740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460127.1
申请日:2017-12-28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F2217/16 , G06F2217/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热界面材料热导率的预测方法,其步骤为,建立石墨烯填料、环氧树脂以及两者的复合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石墨烯填料尺寸、功能化以及层数对其热导率的影响,探讨石墨烯填料与环氧树脂基体材料界面的传热机理,以及计算不同体系的温度分布情况等;基于傅里叶定律的理论基础,结合Maxwell-Garnett有效介质理论,提取满足定理要求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热界面材料的有效热导率。本发明研究了不同尺寸、不同层数以及不同功能化的石墨烯对界面热阻的影响,更深入细致,通过结合仿真和理论研究减少实验的成本,更安全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8034196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458452.4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鳞片状碳粉/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0.5~10份表面改性鳞片状碳粉、0.5~10份环氧丙烷丁基醚和100份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组成,其中,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其组份组成为环氧树脂100份、环氧丙烷丁基醚0.5~20份、固化剂1~10份、纳米铜颗粒50~150份。本发明通过添加一定质量的表面改性鳞片状碳粉,通过高导热率的掺杂粒子间的共同存在与协同作用可形成更合理的导热网络,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自身热导率,有效的降低接触热阻,该方法制备的复合热界面材料可应用于电子散热、航空航天等高端材料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660102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24543.9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槽道-纳米花复合结构毛细芯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结构毛细芯在铜基表面设置槽道结构,并在槽道表面上生长微观呈纳米花状的氧化铜层;制备上述复合结构毛细芯时,首先将铜表面进行线切割,在铜表面制备槽道结构;将线切割后的铜表面先后放入丙酮和稀硫酸中进行超声清洗,去除铜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将铜表面放入氧化剂中,在50~80℃下反应30~90min;将铜表面使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在空气气氛中,150~200℃下反应18~36h,生成均一的微观呈纳米花状的氧化铜。本发明制备的槽道-纳米花复合结构毛细芯可有效增强工质回流毛细力,提高润湿面积,提供较多核态沸腾活化孔穴,增强核态沸腾换热。应用于平板热管时,能够大幅改善工质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强化平板热管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