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孝顺竹转录因子BmMYB83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06039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0184289.2

    申请日:2020-03-16

    Inventor: 魏强 郭琳 丁雨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孝顺竹转录因子BmMYB83基因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录因子BmMYB83,属MYB转录因子家族,来源于孝顺竹,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基因克隆表达与对比分析,揭示了孝顺竹BmMYB83转录因子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地位,并提供了一种应用该基因的方法,过表达该基因可使拟南芥植株株型改变,包括植株矮化、叶片卷曲、花茎数量增多等;也可使水稻根长缩短。本发明的基因将在植物性状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种获得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的高羊茅种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7795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3770.5

    申请日:2012-0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获得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的高羊茅种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高羊茅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在改良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随后挑选淡黄致密的具强烈分化能力的胚性愈伤组织,并将其接种到改良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待分化形成完整幼苗之后再将其转移到1/2MS生根培养基上,等再生苗生出健壮根系之后将其转移到带有土壤介质的花盆生长。然后将这些组培苗转移到大田生长,并间隔种植,自然授粉,获得其种子。结果表明,这些具强烈分化能力的胚性愈伤组织再生苗杂交所获得的后代种子被诱导出淡黄致密胚性愈伤组织的频率是未经筛选高羊茅种子的5倍之多。

    一种毛竹PeMASR1基因、生物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529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69041.X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竹PeMASR1基因、生物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PeMASR1基因,是毛竹叶片耐冷研究中发现的新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通过基因克隆表达与对比分析,揭示了毛竹PeMASR1基因系统进化地位以及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机制研究和光合作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哥伦比亚型拟南芥植株中过表达可使植株的莲座叶片早衰;在应对冷胁迫、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中都表现出比野生型拟南芥更耐胁迫的表型。

    一种翠竹组培苗瓶外生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2817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910692953.1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竹组培苗的瓶外生根方法,包括生根设施的准备、生根材料的获取、生根材料的处理、组培小苗的移栽、生根期管理、炼苗期管理步骤。本发明通过模拟翠竹试管苗瓶内生根环境,使组培小苗直接在较封闭的、高湿、带有生根液的瓶外基质中生根,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进入基质栽培大田阶段。该方法合并了组培苗在瓶内琼脂培养基中生根然后再移栽至大棚的过程,使组培小苗直接在瓶外、移栽基质中生根,简化了生产环节,节约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瓶外生根率达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0%,为翠竹组培苗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孝顺竹转录因子BmMYB26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437958.X

    申请日:2019-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孝顺竹BmMYB26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录因子BmMYB26,属MYB转录因子家族,来源于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将其命名为BmMYB26,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通过基因克隆表达与对比分析,揭示了孝顺竹BmMYB26转录因子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地位和在促进植物生长与调控细胞壁加厚上的重要功能,并提供了一种应用该基因的方法,该基因将在研究植物细胞壁生长分子机制、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和改良竹材性状等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种通过体胚发生途径建立翠竹再生体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8578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80523.0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体胚发生途径建立翠竹再生体系的方法,包括:1)取翠竹含腋芽的茎段,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于含有4.0~6.0mg/L 6?BA的MS诱导培养基,光培养下诱导出丛芽;2)将丛芽转继代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光照培养直至有胚性愈伤组织产生;3)将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于含有1.0~3.0mg/L 6?BA,或1.0~2.0mg/L 6?BA+1.0~2.0mg/L KT的MS,光培养诱导体胚发生、增殖及体胚苗发生;4)将已发生的体胚苗小芽丛转接于含有1.0~2.0mg/L萘乙酸的MS生根培养基中,光培养诱导生根;5)将已生根的小苗移栽于移栽基质,喷水培养。本发明建立的再生体系可以作为翠竹遗传转化的研究体系,为翠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增添了又一条新途径,增殖系数是现有组织培养技术的1.5?2倍,规模化生产开发价值高。

    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秀竹再生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753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51630.9

    申请日:2014-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秀竹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采用秀竹当年生枝芽饱满的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在经改良的诱导培养基上形成诱导芽,然后,将丛生芽接种到改良的增殖培养基上,诱导大量丛芽产生,再在生根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形成完整植株,最后移栽到花盆,完成秀竹组织培养过程。本发明方法填补了秀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空白,为秀竹的园林栽种、大面积绿化奠定了迅速且充足供应的基础,为秀竹的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小佛肚竹再生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77958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210043777.7

    申请日:2012-0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小佛肚竹再生植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小佛肚竹幼嫩枝芽芽尖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在经改良的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进而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然后,将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改良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再在生根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形成完整植株,最后移栽到花盆,完成小佛肚竹再生全程。本发明方法获得小佛肚竹的频率高,适宜于小佛肚竹遗传改良。

    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小佛肚竹再生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7795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3777.7

    申请日:2012-0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小佛肚竹再生植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小佛肚竹幼嫩枝芽芽尖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在经改良的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进而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然后,将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改良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再在生根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形成完整植株,最后移栽到花盆,完成小佛肚竹再生全程。本发明方法获得小佛肚竹的频率高,适宜于小佛肚竹遗传改良。

    一种翠竹组培苗瓶外生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281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92953.1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竹组培苗的瓶外生根方法,包括生根设施的准备、生根材料的获取、生根材料的处理、组培小苗的移栽、生根期管理、炼苗期管理步骤。本发明通过模拟翠竹试管苗瓶内生根环境,使组培小苗直接在较封闭的、高湿、带有生根液的瓶外基质中生根,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进入基质栽培大田阶段。该方法合并了组培苗在瓶内琼脂培养基中生根然后再移栽至大棚的过程,使组培小苗直接在瓶外、移栽基质中生根,简化了生产环节,节约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瓶外生根率达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0%,为翠竹组培苗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