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路面净水效能室内模拟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26011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0323152.3

    申请日:2018-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路面净水效能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包括支架、试验箱、渗流收集模块、实时监测模块、渗流采集模块和光热模拟装置。采用该模拟试验系统能够在室内模拟透水路面在实际使用时经历路面径流下渗、路面结构短时蓄水、路面结构自然干燥或“径流下渗‑自然干燥(短时蓄水)‑径流下渗”循环等不同过程,实时监测透水路面结构内部渗流的温度、pH值和电导率值的变化,间歇或连续采集渗流水样并进行污染物指标的测定与进一步分析,可以深入研究不同透水路面结构在不同模拟环境条件下对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能。

    一种透水路面净水效能室内模拟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2601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323152.3

    申请日:2018-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路面净水效能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包括支架、试验箱、渗流收集模块、实时监测模块、渗流采集模块和光热模拟装置。采用该模拟试验系统能够在室内模拟透水路面在实际使用时经历路面径流下渗、路面结构短时蓄水、路面结构自然干燥或“径流下渗‑自然干燥(短时蓄水)‑径流下渗”循环等不同过程,实时监测透水路面结构内部渗流的温度、pH值和电导率值的变化,间歇或连续采集渗流水样并进行污染物指标的测定与进一步分析,可以深入研究不同透水路面结构在不同模拟环境条件下对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能。

    一种激光流动度测定仪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4709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513705.X

    申请日:2021-12-10

    Inventor: 易幼秋 王大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泥砂浆流动度测量设备领域,具体地说,公开了一种激光流动度测定仪,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漏斗,漏斗的下端部设有物料出口,漏斗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点测规,点测规中设有贯穿点测规的点测规通孔,点测规的上端部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的激光束能够穿过点测规通孔射入漏斗中,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漏斗中水泥砂浆流出所需时间。本发明能够自动的对水泥砂浆流出漏斗所需时间进行计时,从而较佳的提升了对于水泥砂浆流动度测量的准确性。

    一种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2236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0279137.0

    申请日:2020-04-10

    Inventor: 赵曜 呼禹 王大明

    Abstract: 一种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解决现有炉渣集料在传统沥青混合料中存在资源化利用率低,大力发展多孔沥青混合料又存在优质集料需求量大,且现有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支撑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技术发展的问题。该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基于多孔沥青混合料对环境功能要求高、对强度要求较低的特点,将不同粒径的炉渣集料用于多孔沥青混合料,充分利用并发挥了炉渣集料的多孔构造特性以及强度一般的基本性质,有效解决了炉渣在传统沥青混合料中利用率低、对混合料性能影响大的问题;并且,可为多孔沥青混合料提供质优价廉的集料,缓解了集料供需矛盾、减少了环境破坏,切实提高了炉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与利用水平。

    一种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0464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141215.X

    申请日:2015-03-27

    Abstract: 一种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系统,主要由供水系统、模拟降雨器、试验箱和水样采集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的供水系统主要由人工雨水储存水箱、流量传感器、潜水泵、气动薄膜调节阀、输水管组成;所述的模拟降雨器主要由降雨支架、微喷头和万向管组成;所述的试验箱由试验箱箱体、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不锈钢排水管组成;所述的水样采集器由不锈钢排水管、漏斗型液体收集器和手动水阀组成。本发明用于室内降雨模拟,可针对不同地域的气象和降雨特点,通过芝加哥暴雨过程线模型和不同喷头组合形式以实现降雨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控制与变化,并可实时记录降雨强度。

    一种沥青混合料自动拌合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455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437292.6

    申请日:2022-11-16

    Inventor: 王大明 缪淳杰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自动拌合装置,包括加热锅,机体和控制面板,加热锅底端装有计重器,控制面板的支撑台上设置伸缩杆和支撑杆,搅拌桨中间内部安装有出液管,出液管分别与液体槽、阀门和电机相连,液体槽和搅拌桨外面安装有保温套,保温套内壁安装有电热丝,机体表面安装有显示屏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功能按键,这种沥青混合料自动拌合装置,通过电机控制阀门将液体槽中的沥青通过出液管加到加热锅内,由加热锅下计重器精确控制沥青用量,从而实现高精度拌合沥青混合料的目的。

    一种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2236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79137.0

    申请日:2020-04-10

    Inventor: 赵曜 呼禹 王大明

    Abstract: 一种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解决现有炉渣集料在传统沥青混合料中存在资源化利用率低,大力发展多孔沥青混合料又存在优质集料需求量大,且现有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支撑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技术发展的问题。该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基于多孔沥青混合料对环境功能要求高、对强度要求较低的特点,将不同粒径的炉渣集料用于多孔沥青混合料,充分利用并发挥了炉渣集料的多孔构造特性以及强度一般的基本性质,有效解决了炉渣在传统沥青混合料中利用率低、对混合料性能影响大的问题;并且,可为多孔沥青混合料提供质优价廉的集料,缓解了集料供需矛盾、减少了环境破坏,切实提高了炉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与利用水平。

    一种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04646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510141215.X

    申请日:2015-03-27

    Abstract: 一种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系统,主要由供水系统、模拟降雨器、试验箱和水样采集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的供水系统主要由人工雨水储存水箱、流量传感器、潜水泵、气动薄膜调节阀、输水管组成;所述的模拟降雨器主要由降雨支架、微喷头和万向管组成;所述的试验箱由试验箱箱体、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不锈钢排水管组成;所述的水样采集器由不锈钢排水管、漏斗型液体收集器和手动水阀组成。本发明用于室内降雨模拟,可针对不同地域的气象和降雨特点,通过芝加哥暴雨过程线模型和不同喷头组合形式以实现降雨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控制与变化,并可实时记录降雨强度。

    一种装修废料收集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890594U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20447495.1

    申请日:2024-03-07

    Inventor: 吴金鹏 王大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修废料收集装置,包括压缩组件,所述破碎机构和导向框体两侧均设置有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用于对破碎处理后的装修废料进行压缩;粉尘收集组件,所述粉尘收集组件设置于导向框体内侧,所述粉尘收集组件用于对装修废料中的粉尘碎屑进行收集、处理。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缩组件对破碎后的装修废料进行压缩,减小装修废料的占用空间,避免需要频繁停机清理出装置内的装修废料,提高装修废料收集、处理的效率,同时利用粉尘收集组件可以对装修废料中的碎屑、粉尘等进行收集,避免碎屑、粉尘等飘散在空气中污染周围的环境,防止损害周围人员的身体健康。

    一种可升降型降尘设备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73500U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23473394.6

    申请日:2023-12-20

    Inventor: 吴金鹏 王大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型降尘设备,具体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降尘设备,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安装有集尘机构、除尘箱、水泵和过滤器;所述集尘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小车顶部的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除尘箱连接,所述小车的顶部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收集斗,所述第一收集斗与所述风机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尘设备通过设置集尘机构、除尘箱、水泵和过滤器,使用包括电动推杆、第一收集斗和支撑杆的集尘机构,利用电动推杆控制第一收集斗的高度,使第一收集斗能够近距离的吸取粉尘,提高高处作业位置附近的粉尘吸取速度,有利于室内的快速降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