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9347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1727794.7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88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抗性无监督域适应的植物病害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分别采集实验室环境和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病害图像并标记;使用残差神经网络,对采集的所述植物病害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转换为特征图像;构建混合神经网络结构,对所述特征图像学习多表征信息向量并拼接后计算得出分类损失函数;将子域适应方法嵌入到所述混合神经网络结构中度量域间差距;根据所述分类损失函数并引入辅助不确定性正则化得出迁移数据;训练得出最优总损失函数。本发明通过反向传播来有效训练网络,收敛速度较快;构建的混合神经网络结构提高了采集的植物病害图像的准确度,引入的辅助不确定性正则化提高源域向目标域迁移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89347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27794.7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88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抗性无监督域适应的植物病害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分别采集实验室环境和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病害图像并标记;使用残差神经网络,对采集的所述植物病害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转换为特征图像;构建混合神经网络结构,对所述特征图像学习多表征信息向量并拼接后计算得出分类损失函数;将子域适应方法嵌入到所述混合神经网络结构中度量域间差距;根据所述分类损失函数并引入辅助不确定性正则化得出迁移数据;训练得出最优总损失函数。本发明通过反向传播来有效训练网络,收敛速度较快;构建的混合神经网络结构提高了采集的植物病害图像的准确度,引入的辅助不确定性正则化提高源域向目标域迁移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6667171U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23168109.0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角度植物物种识别装置,包括支撑车体、嵌入式计算机、控制面板、高度调节伸缩杆、旋转组件、位移组件、倾角调节组件、摄像机构和置物板支撑收纳组件,支撑车体底壁上设有万向刹车轮,嵌入式计算机和控制面板均设于支撑车体上,嵌入式计算机和控制面板电连接,高度调节伸缩杆设于支撑车体上,旋转组件设于高度调节伸缩杆上端,位移组件设于旋转组件上,倾角调节组件设于位移组件上,摄像机构设于倾角调节组件上,置物板支撑收纳组件设于支撑车体上,置物板支撑收纳组件位于旋转组件下方。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物种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同时适用于植物样本和生长植物物种识别,且拍摄识别精度高的多角度植物物种识别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14896504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1056851.X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计算机上的自适应降温装置,包括自适应散热器和机箱,所述机箱的后端面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自适应散热器的后端面均匀设置有四个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内部卡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圆形卡杆,所述圆形卡杆远离卡板的一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圆形限位板,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半心型转板,所述半心型转板的中间设置有圆形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卡板和半心型转板,便于将自适应散热器固定在机箱的内壁中,同时半心型转板不影响圆形卡杆穿过散热孔,便于将自适应散热器进行拆装,操作更加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215936027U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22571168.6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种植害虫诱杀装置,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装置本体以及诱杀装置,诱杀装置设置在装置本体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诱杀装置实施农业种植过程中的除虫作业,大大降低了农药除虫的危害,与装置本体相互配合,活动调节装置的高度,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使用,便于收放和携带,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同时方便了装置的移动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