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管桩与承台基础连接的静载试验装置、监测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414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81600.2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直径管桩与承台基础连接的静载试验装置、监测方法及应用,静载试验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大直径管桩、荷载单元和承台,荷载单元或大直径管桩连接有至少一个竖向贯穿至承台上方的位移杆,其中,大直径管桩的管顶内侧设置有与管口齐平的钢筋笼,该钢筋笼底部连接有边缘包裹橡胶套管的第一钢板以形成上下层密封,且钢筋笼上安装有多个震动传感器,钢筋笼进行灌芯构成填充体,大直径管桩的外侧壁还开槽内嵌安装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本发明可稳定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监测大直径管桩的沉降变形及桩头的震动特性,为大直径管桩与承台桩基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一种环肋状预应力管桩组合式后压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088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39948.7

    申请日:2023-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肋状预应力管桩组合式后压浆装置,包括环肋状预应力管桩桩身(1)、钢制桩帽(2)、桩侧闭式压浆装置(3)、铸铁质圆锥型桩尖(4)、压浆外管(5)和压浆内管(6),桩侧闭式压浆装置(3)设有橡胶胶囊包裹的中空闭式压浆室(301),压浆外管(5)通过球形压力腔(502)与桩侧横向压浆管(501)相连,透水石(504)侧面裹住填充棉嵌于开式出浆口(503)处;压浆内管(6)包括顶管(601)、中管(602)和底管(603),内管出浆口(604)的上下处分别设有充气膨胀气囊(605)。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预应力管桩压浆施工质量,更好地控制压浆区域、压浆压力及压浆量,提高预应力管桩承载能力。

    一种大直径管桩管芯清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893631U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421718174.7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直径管桩管芯清土装置,属于土建施工领域,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底部通过底板设置有桩尖,所述钢板上靠近桩尖的位置设置有套设在钢板外部的钢管,所述钢板的顶部设置有与钢板桩打桩机配合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钢板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底部与第二板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贯穿有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开设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连接螺孔,所述桩尖的顶部设置有与底板同尺寸设置的安装板。该大直径管桩管芯清土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控制清土深度,满足高铁深基坑管芯清土施工需要,采用机械操作省时省力。

    一种大直径管桩吊桩托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833854U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21718179.X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直径管桩吊桩托桩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包括管桩,以及设置在管桩端部的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利用连接螺栓可拆卸安装在管桩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挂耳,所述连接螺栓通过连接螺孔贯穿固定板,所述管桩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且端板上开设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在环形设置的端板上呈环形阵列式分布,且固定板的圆心与管桩的轴线相重合,所述连接螺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固定板上相邻连接螺孔的间距与端板上相邻螺栓孔的间距相同。该大直径管桩吊桩托桩装置,可安全无损起吊托起管桩,可拆卸和可重复利用,并且装置设计制作简单,操作便捷可携带。

    一种管桩连接件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30091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963278.6

    申请日:2023-1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桩连接件,包括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所述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上均设有两个半圆形箍套,所述第一管桩上的半圆形箍套通过圆杆一连接有下套方管,所述第二管桩上的半圆形箍套通过圆杆二连接有上套管,所述下套方管靠近上套管一侧设有U槽,所述下套方管中心处设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贯穿U槽;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套管安装的圆球及下套方管中心处开设的圆柱槽,当抬起管桩,圆球一直在圆柱槽内,这样使得上套管向下移动时,与下套方管中心对齐,当上套管移动到下套方管内,从而对上套管进行固定,使得两个管桩连接处对齐固定,避免连接处不对齐而存在缝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