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电动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64878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610037747.X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电动修复方法,在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区域两端设有正负电极,电极在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中间距30-60cm;并在负极电极和土壤与地下水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的加入导电缓冲溶液的构成导电的区域,导电区域的长度10-30cm,用于控制电极区的pH的区域,维持土壤与地下水的低pH条件,电场梯度是1-5V/cm。阳极电极使用银电极,铝板电极或铁棒电极。本发明通过选择恰当的电极材料、形状和面积大小,控制电场的电位,采用活性金属为阳极,高效修复污染的土壤与地下水。控制电极区的pH范围,阻碍阴极产生的OH-不能进入土壤与地下水区,维持土壤与地下水的低pH条件。成本低且效果好。

    污染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直流和可变电场的电动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998988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037748.4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重金属污染的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直流电场和可变电场的电动修复方法,在污染土壤的区域两端设有正负电极,在电极和土壤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的加入导电缓冲溶液的构成导电的区域,土壤区铺平在0.5-30cm厚,两电极区分别加入盐的溶液作为导电溶液,在两电极上通5-100V直流电压,电场梯度是1-6V/cm。同时还可以实现直流和交流的叠加,交流电场梯度是0.2-2V/cm。土壤电动修复时实现交直流叠加的电路的频率为30-1000周。并通过压控调频器来调节输入交流电的频率,从而实现可变电场的电动修复。本发明提出一种重金属污染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直流电场和可变电场的电动修复方法,高效低成本的修复污染的土壤。

    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电化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09062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910181644.4

    申请日:2009-07-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电化学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轻便,有利于对环境中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监控。所述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方如下:在MWCNTs溶液中加入乳酸脱氢酶(LDH),搅拌均匀后,加入丙酮酸(Pyr)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二钠盐(NADH),记录产物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悬汞电极产生的还原峰电流。MWCNTs溶液按下述方法得到:将MWCNTs置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Tris-HCl)缓冲溶液中,快速搅拌后再超声处理10min。本发明可以为构建小型、便携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新思路,在研究生物氧化还原体系以及环境污染监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污染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直流和可变电场的电动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84650C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610037748.4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重金属污染的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直流电场和可变电场的电动修复方法,在污染土壤的区域两端设有正负电极,在电极和土壤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的加入导电缓冲溶液的构成导电的区域,土壤区铺平在0.5-30cm厚,两电极区分别加入盐的溶液作为导电溶液,在两电极上通5-100V直流电压,电场梯度是1-6V/cm。同时还可以实现直流和交流的叠加,交流电场梯度是0.2-2V/cm。土壤电动修复时实现交直流叠加的电路的频率为30-1000周。并通过压控调频器来调节输入交流电的频率,从而实现可变电场的电动修复。本发明提出一种重金属污染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直流电场和可变电场的电动修复方法,高效低成本的修复污染的土壤。

    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电化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09062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910181644.4

    申请日:2009-07-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电化学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轻便,有利于对环境中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监控。所述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方如下:在MWCNTs溶液中加入乳酸脱氢酶(LDH),搅拌均匀后,加入丙酮酸(Pyr)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二钠盐(NADH),记录产物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悬汞电极产生的还原峰电流。MWCNTs溶液按下述方法得到:将MWCNTs置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Tris-HCl)缓冲溶液中,快速搅拌后再超声处理10min。本发明可以为构建小型、便携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新思路,在研究生物氧化还原体系以及环境污染监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电动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998987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037747.X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电动修复方法,在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区域两端设有正负电极,电极在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中间距30-60cm;并在负极电极和土壤与地下水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的加入导电缓冲溶液的构成导电的区域,导电区域的长度10-30cm,用于控制电极区的pH的区域,维持土壤与地下水的低pH条件,电场梯度是1-5V/cm。阳极电极使用银电极,铝板电极或铁棒电极。本发明通过选择恰当的电极材料、形状和面积大小,控制电场的电位,采用活性金属为阳极,高效修复污染的土壤与地下水。控制电极区的pH范围,阻碍阴极产生的OH-不能进入土壤与地下水区,维持土壤与地下水的低pH条件。成本低且效果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