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激光雷达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655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27085.X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米激光雷达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吸收材料在静电植绒布的梳状纤维表面粘附有纳米吸收剂,其纳米吸收剂由纳米碳黑分散液与水性粘结剂按质量比65~75:25~35组成。本发明的微米激光雷达吸收材料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工艺对静电植绒布的梳状表面喷涂定量激光雷达吸收浆料,控制喷涂质量,避免梳状绒毛相互粘联,使的绒毛上下及四面八方涂层均匀,并快速干燥而制得。本发明的微米激光雷达吸收材料其工作波长在0.4um~2.5um之间,吸收值优于-30dB,最佳吸收工作波长1.06um处吸收值优于-40dB。

    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电化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09062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910181644.4

    申请日:2009-07-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电化学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轻便,有利于对环境中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监控。所述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方如下:在MWCNTs溶液中加入乳酸脱氢酶(LDH),搅拌均匀后,加入丙酮酸(Pyr)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二钠盐(NADH),记录产物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悬汞电极产生的还原峰电流。MWCNTs溶液按下述方法得到:将MWCNTs置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Tris-HCl)缓冲溶液中,快速搅拌后再超声处理10min。本发明可以为构建小型、便携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新思路,在研究生物氧化还原体系以及环境污染监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微生物耐药性多层级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293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618679.5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微生物耐药性多层级风险评估方法,属于水环境评估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环境监测;S2、抗生素初筛:S2‑1、水‑正丁醇分配系数判定;S2‑2、抗生素环境浓度判定;S3、微生物耐药性评估;S4、高层级评估。本发明的评估方法对具有风险的水环境目标抗生素或目标抗生素衍生物开展逐级评估,首先对目标抗生素或目标抗生素衍生物进行初筛,符合条件则进入到微生物耐药性评估中进行下一步评估,针对耐药性的不同,继续开展高层及风险评估或终止评估,最终得出MSC值,其表示携带耐药基因的微生物在高于对应的抗生素浓度C的抗生素条件下会被富集,使微生物群落中耐药基因的相对丰度提高。

    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微生物耐药性多层级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293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18679.5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微生物耐药性多层级风险评估方法,属于水环境评估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环境监测;S2、抗生素初筛:S2‑1、水‑正丁醇分配系数判定;S2‑2、抗生素环境浓度判定;S3、微生物耐药性评估;S4、高层级评估。本发明的评估方法对具有风险的水环境目标抗生素或目标抗生素衍生物开展逐级评估,首先对目标抗生素或目标抗生素衍生物进行初筛,符合条件则进入到微生物耐药性评估中进行下一步评估,针对耐药性的不同,继续开展高层及风险评估或终止评估,最终得出MSC值,其表示携带耐药基因的微生物在高于对应的抗生素浓度C的抗生素条件下会被富集,使微生物群落中耐药基因的相对丰度提高。

    微米激光雷达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6556B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410127085.X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米激光雷达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吸收材料在静电植绒布的梳状纤维表面粘附有纳米吸收剂,其纳米吸收剂由纳米碳黑分散液与水性粘结剂按质量比65~75:25~35组成。本发明的微米激光雷达吸收材料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工艺对静电植绒布的梳状表面喷涂定量激光雷达吸收浆料,控制喷涂质量,避免梳状绒毛相互粘联,使的绒毛上下及四面八方涂层均匀,并快速干燥而制得。本发明的微米激光雷达吸收材料其工作波长在0.4um~2.5um之间,吸收值优于-30dB,最佳吸收工作波长1.06um处吸收值优于-40dB。

    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电化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09062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910181644.4

    申请日:2009-07-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电化学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轻便,有利于对环境中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监控。所述测定多壁碳纳米管致毒效应的方如下:在MWCNTs溶液中加入乳酸脱氢酶(LDH),搅拌均匀后,加入丙酮酸(Pyr)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二钠盐(NADH),记录产物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悬汞电极产生的还原峰电流。MWCNTs溶液按下述方法得到:将MWCNTs置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Tris-HCl)缓冲溶液中,快速搅拌后再超声处理10min。本发明可以为构建小型、便携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新思路,在研究生物氧化还原体系以及环境污染监控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