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3616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1145745.1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485 , H01M10/0525 ,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的可控合成方法,取钛源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并超声分散得到钛源分散液,然后加入锂源,并进一步超声分散,再加入缓冲剂,调节至pH>11,10~30℃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于100~180℃反应4~24h,所得产物经水洗、烘干,得到钛酸锂前驱体二次结构,最后在惰性气氛中,于400~1000℃下煅烧6~48h即得。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调控原料的浓度,同时利用缓冲溶剂调控反应溶液的pH,实现了对于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尺寸的可控,产物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在固定pH和原料浓度时,粒径均一,结构稳固,所得的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作为高比体积容量电极材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其比体积容量可达到120‑232mAh/cm3,并拥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8322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476716.9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10/0525 , H01M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锂-碳纳米纤维柔性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锂源溶解在钛源的分散液中,经过水热反应得到尺寸均一的钛酸锂前驱体纳米颗粒;将钛酸锂前驱体纳米颗粒分散于聚丙烯腈/二甲基甲酰胺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煅烧,最终得到钛酸锂-碳纳米纤维组成的柔性无纺布。本发明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钛酸锂在复合材料中的占比,从而提高钛酸锂电池整体的比质量容量;并且采用廉价的原料和简单的直接将颗粒分散在待纺溶胶的纺丝方法,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5496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104876.5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IPC: A61K47/69 , A61K47/58 , A61K31/7088 , B01J13/1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核酸药物载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表面酸基化功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阴离子型乳化剂加入第一预设量的水中至溶解完全,得到第一溶液;将交联剂与引发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溶液;将所述第二溶液滴加到所述第一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高温聚合第一预设时间,得到第三溶液;向所述第三溶液中加入含羟基功能单体和剩余的所述第二溶液,搅拌均匀后高温聚合第二预设时间,得到表面羟基化微球;将所述表面羟基化微球加入到乙醇和硅烷偶联剂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丁二酸酐,得到表面酸基化功能微球,该微球的粒径较优且较为均一,载量和连载率明显提高,与各种不同的碱基反应时,稳定性明显提升,错配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232122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60415.6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1391 ,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DOT包覆的钛酸锂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锂源和二氧化钛纳米粒研磨,高温煅烧,得钛酸锂纳米颗粒;配制3,4‑乙烯二氧噻吩单体分散水溶液,将制备的钛酸锂纳米颗粒加入该分散水溶液,均匀分散;分散溶液中加入过硫酸铵和盐酸,搅拌;所得的混合液离心,得到的沉淀洗涤,干燥,得到聚3,4‑乙烯二氧噻吩包覆的钛酸锂纳米粒。本发明方法保证了产物优异性能,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将制备的PEDOT包覆的钛酸锂纳米颗粒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极片,拥有优异的循环性能、高首效率以及高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543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104997.X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IPC: C08F212/08 , C08F220/56 , C08F8/10 , C08F8/4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核酸药物载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酸基化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分散介质溶液中,搅拌分散后水浴加热至第一温度,得到第一溶液;将引发剂溶于苯乙烯中,水浴搅拌溶解后倒入第一溶液,并加热至第二温度,反应第一预设时间,得到第二溶液;在第二溶液中依次加入分散介质溶液以及丙烯酰胺、亚甲基蓝色活性物质和引发剂的混合溶液,反应第二预设时间后,加入PH调节剂,继续反应第二预设时间,降温至第一温度,得到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复合微球;对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复合微球的表面进行修饰,得到酸基化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复合微球,该微球的粒径均一,稳定性较好,错配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730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710316626.7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SnCl4·5H2O晶体或者SnCl2溶于纯水中,加热得到第一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加入葡萄糖或者蔗糖,搅拌溶解后,加热得到第二混合液,冷却至室温;然后离心冻干,煅烧得到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将其与锂片组成原电池,进行原电池反应得到预锂化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即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上述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可以直接与硫正极材料匹配形成锡硫锂离子全电池;本发明通过对锡基负极进行预锂化,避免了对正极材料的锂化过程,得到的锡硫锂离子全电池拥有着优异的循环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以及高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729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710316524.5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2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为:取原始负极材料与锂金属,以电解液为传质组成原电池,进行原电池反应1‑100h,即得到预锂化负极材料。本方法将低首次库伦效率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预锂化。通过该方法处理所得预锂化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很好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较高的比容量,可作为锂电池负极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33616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45745.1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IPC: C01G23/00 , H01M4/48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05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01P2006/11 ,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的可控合成方法,取钛源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并超声分散得到钛源分散液,然后加入锂源,并进一步超声分散,再加入缓冲剂,调节至pH>11,10~30℃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于100~180℃反应4~24h,所得产物经水洗、烘干,得到钛酸锂前驱体二次结构,最后在惰性气氛中,于400~1000℃下煅烧6~48h即得。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调控原料的浓度,同时利用缓冲溶剂调控反应溶液的pH,实现了对于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尺寸的可控,产物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在固定pH和原料浓度时,粒径均一,结构稳固,所得的钛酸锂微米级球形二次结构作为高比体积容量电极材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其比体积容量可达到120-232mAh/cm3,并拥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73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16626.7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SnCl4·5H2O晶体或者SnCl2溶于纯水中,加热得到第一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加入葡萄糖或者蔗糖,搅拌溶解后,加热得到第二混合液,冷却至室温;然后离心冻干,煅烧得到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将其与锂片组成原电池,进行原电池反应得到预锂化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即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上述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可以直接与硫正极材料匹配形成锡硫锂离子全电池;本发明通过对锡基负极进行预锂化,避免了对正极材料的锂化过程,得到的锡硫锂离子全电池拥有着优异的循环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以及高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09372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16524.5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2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为:取原始负极材料与锂金属,以电解液为传质组成原电池,进行原电池反应1‑100h,即得到预锂化负极材料。本方法将低首次库伦效率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预锂化。通过该方法处理所得预锂化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很好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较高的比容量,可作为锂电池负极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