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4839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416356.6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33/58 , C08G83/00 , B82Y15/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构建新型阵列传感用于结肠癌组织学诊断的方法,为人类肿瘤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且为MOF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我们选择三种结构稳定的NMOF(Cu-MOF,Fe-MOF和Zr-MOF),与两个5-TAMRA标记的单链DNA,设计了六个NMOFs-DNA复合物作为识别元件(NP1-NP6)。复合物中DNA的荧光被纳米颗粒淬灭,当样本的组织裂解液与识别元件一起温育时,蛋白质通过多种弱相互作用力与NMOF表面发生相互作用,选择性地置换作为报告探针的DNA分子并产生荧光强度的变化,组成传感阵列,能够有效地识别不同的肿瘤组织。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辨别力高、适应性强的替代方案来鉴别结肠癌的肿瘤组织,在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443049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10046219.8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和单链DNA修饰金纳米颗粒的比色阵列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设计了6种不同的单链DNA序列修饰在金纳米颗粒表面,形成独特的传感器识别元件。新型材料锆基金属有机框架通过不同的分子间作用力,可以结合并沉淀单链DNA序列修饰在金纳米颗粒,在某些蛋白质或精液样本的加入后,可以加速或减缓他们的结合力,影响其聚集行为,从而产生可检测的信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识别元件与不同的靶标结合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分析每个识别元件的比色响应,可以明显的检测不同的靶标。本发明可以简单高效地用于多种蛋白质及男性精液的比色阵列分析,为男性不育症的分析提供检测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659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910914390.6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33/68 , G01N21/78 , G01N21/31 , C12Q1/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定量检测粘蛋白1的无酶多重信号放大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和应用。粘蛋白1(MUC1)的定量分析对于癌症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基于链置换反应(SDR)和DNA酶循环扩增,构建了一种检测MUC1的高灵敏信号放大策略。MUC1和适体探针(AP)结合启动链置换反应,释放MUC1/AP复合物用于再循环并在双链产物的两端形成DNA酶。该DNA酶可循环切割底物信号探针(SP),同时释放G‑四链体序列和新的活性DNA酶序列。这种SDR诱导的多重信号放大体系可产生大量G‑四链体序列,在孵育氯化血红素后可产生显着增强的比色信号以提高灵敏度。该方法可有效区分MUC1与其他干扰蛋白,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6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914390.6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33/68 , G01N21/78 , G01N21/31 , C12Q1/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定量检测粘蛋白1的无酶多重信号放大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和应用。粘蛋白1(MUC1)的定量分析对于癌症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基于链置换反应(SDR)和DNA酶循环扩增,构建了一种检测MUC1的高灵敏信号放大策略。MUC1和适体探针(AP)结合启动链置换反应,释放MUC1/AP复合物用于再循环并在双链产物的两端形成DNA酶。该DNA酶可循环切割底物信号探针(SP),同时释放G‑四链体序列和新的活性DNA酶序列。这种SDR诱导的多重信号放大体系可产生大量G‑四链体序列,在孵育氯化血红素后可产生显着增强的比色信号以提高灵敏度。该方法可有效区分MUC1与其他干扰蛋白,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47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914389.3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锆金属‑有机框架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恶性胶质瘤是脑内最致命的肿瘤之一,由于致癌原因的复杂性以及血脑屏障的阻碍,早期诊断在技术上仍具有挑战性。恶性胶质瘤分泌的特异性外泌体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并在体液中循环,具有无创性早期诊断的潜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锆金属有机骨架(Zr‑MOF)的新型无标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该方法中,设计的多肽链能够特异性地捕获恶性胶质瘤外泌体中高表达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EGFR变异株(v)III突变株(EGFRvIII)。同时,以亚甲基蓝(MB)包裹的Zr‑MOF(MB@Zr‑MOF)作为化学选择标记,通过与外泌体磷脂双分子层膜外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产生敏感的电化学信号。通过监测Z‑MOF内的电活性分子,可以定量检测外泌体的浓度,表现出广阔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6159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797947.X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胶囊用于裸眼检测SARS‑CoV‑2 RNA的比色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颖而简便的方法来制备共价有机骨架(COF)胶囊,该方法可用于建立一种新的裸眼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的比色分析方法。我们采用可刻蚀的ZIF‑90作为牺牲模板来制备用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包封的中空COF胶囊。所制备的COF胶囊可以为酶提供合适的微环境,提高酶的构象自由度,增强传质能力,并赋予酶高的环境抗性。通过这样的设计,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的检测表现出出色的分析性能。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分析临床样本,并可成功地将新冠肺炎患者与健康人区分开来,表明其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4304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0046219.8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和单链DNA修饰金纳米颗粒的比色阵列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设计了6种不同的单链DNA序列修饰在金纳米颗粒表面,形成独特的传感器识别元件。新型材料锆基金属有机框架通过不同的分子间作用力,可以结合并沉淀单链DNA序列修饰在金纳米颗粒,在某些蛋白质或精液样本的加入后,可以加速或减缓他们的结合力,影响其聚集行为,从而产生可检测的信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识别元件与不同的靶标结合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分析每个识别元件的比色响应,可以明显的检测不同的靶标。本发明可以简单高效地用于多种蛋白质及男性精液的比色阵列分析,为男性不育症的分析提供检测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473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914389.3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锆金属‑有机框架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恶性胶质瘤是脑内最致命的肿瘤之一,由于致癌原因的复杂性以及血脑屏障的阻碍,早期诊断在技术上仍具有挑战性。恶性胶质瘤分泌的特异性外泌体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并在体液中循环,具有无创性早期诊断的潜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锆金属有机骨架(Zr‑MOF)的新型无标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该方法中,设计的多肽链能够特异性地捕获恶性胶质瘤外泌体中高表达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EGFR变异株(v)III突变株(EGFRvIII)。同时,以亚甲基蓝(MB)包裹的Zr‑MOF(MB@Zr‑MOF)作为化学选择标记,通过与外泌体磷脂双分子层膜外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产生敏感的电化学信号。通过监测Z‑MOF内的电活性分子,可以定量检测外泌体的浓度,表现出广阔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