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0996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06395.0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9/008 , H04L63/0428 , H04L6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众包系统中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具体来说,我们保证了在用户的个人数据在不被平台得到的前提下,平台可以计算所有用户数据的最小值。与过往的技术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假设平台是可信的,用户隐私的潜在威胁对象包括平台和其他用户。我们在此发明中,给出了这个隐私保护方法的具体实现,和对这个方法的理论分析,此外,还设计了一系列仿真实验,来验证所设计方法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92158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184559.6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类具有空间结构的咔唑、芴共聚蓝光材料,聚合物分子结构通式见说明书中分子结构式4,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3000~8000,聚合分散度为1.01~1.1,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固体,5%热分解温度300℃~450℃,紫外光照射下聚合物显蓝色,相对9,10-diphenylanthrancene在环己烷中0.9的发光效率,聚合物蓝光材料光致发光效率0.7~0.9。
-
公开(公告)号:CN10795972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334965.4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16 , G06Q10/06395 , G06Q30/0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众包系统中收集大规模数据的方法,保证服务器可以收集到尽可能多的数据,并且设计了一个激励机制,保证用户积极参与到众包系统中来。包括如下内容:将用户集合随机划分成两个用户集合,所有用户开始提交报价;计算用户子集上的最优系统的服务质量;使用固定结算机制,在用户集合上运行固定结算机制;综合固定结算机制的输出,得到平台给所有用户的奖励,以及用户需要完成的服务质量。与过往的技术不同的是,我们同时考虑到了平台有一定的预算限制,并且用户的提供的数据也是有限的,同时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所设计方法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831289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10184556.2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9K11/06 , C07C211/54 , C07C209/68 , C07D209/86
Abstract: 一类具有空间结构的芘与芴共聚蓝光材料,用芴醇与三苯胺类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空间结构的共聚蓝光材料。
-
-
公开(公告)号:CN101831289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84556.2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9K11/06 , C07C211/54 , C07C209/68 , C07D209/86
Abstract: 一类具有空间结构的芘与芴共聚蓝光材料,用芴醇与三苯胺类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空间结构的共聚蓝光材料,聚合物蓝光材料的分子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
公开(公告)号:CN100472437C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10025456.3
申请日:2007-07-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9/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软件主体的应用自主流动方法,传统的软件应用是固定于特定的计算设备之中,但是由于用户的流动性对应用的流动性产生了新的需求,传统的数据流动不满足这种特性化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耦合应用组件模型,利用软件主体化技术自主控制组件于相应网络空间中流动,为用户提供可适应性服务的方案。其利用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或用户指令接口获得用户位置信息或用户意图自主对低耦合应用组件进行动态绑定及资源重解释,支持应用多种流动模式,利用组件本身物理分布特征,克服现有技术应用整体静态绑定流动的低效性等缺点,提高流动的效率,有效降低了网络负载和提高了应用流动的稳健性,提高了用户对软件服务和计算环境的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114223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025456.3
申请日:2007-07-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9/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软件主体的应用自主流动方法,传统的软件应用是固定于特定的计算设备之中,但是由于用户的流动性对应用的流动性产生了新的需求,传统的数据流动不满足这种特性化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耦合应用组件模型,利用软件主体化技术自主控制组件于相应网络空间中流动,为用户提供可适应性服务的方案。其利用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或用户指令接口获得用户位置信息或用户意图自主对低耦合应用组件进行动态绑定及资源重解释,支持应用多种流动模式,利用组件本身物理分布特征,克服现有技术应用整体静态绑定流动的低效性等缺点,提高流动的效率,有效降低了网络负载和提高了应用流动的稳健性,提高了用户对软件服务和计算环境的满意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