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工艺及其热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930129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811242883.1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工艺及其热压模具,属于燃料电池膜电极制作领域,包括底板、下定位片、上定位片、定位框、压块、可移动的刀模底板、下定位片、初始膜电极聚酯边框、上定位片、压块依序设置,其中压块位于定位框中心的定位框通孔内;第一气体扩散层、第二气体扩散层分别位于下定位片通孔、上定位孔通孔内;刀模为镶嵌了刀片的平板,刀模下行时,刀片穿过定位框的通孔和压块之间的缝隙压在上定位片上。本发明通过定位销固定易于扭曲、变形的膜电极,避免在热压时位移;根据需求设计刀模的刀片形状和底板的凹槽形状,可制作任何形状的膜电极组件;使用定位片而不是开设浅槽来固定气体扩散层,加工简单,更换成本低。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工艺及其热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930129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42883.1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工艺及其热压模具,属于燃料电池膜电极制作领域,包括底板、下定位片、上定位片、定位框、压块、可移动的刀模底板、下定位片、初始膜电极聚酯边框、上定位片、压块依序设置,其中压块位于定位框中心的定位框通孔内;第一气体扩散层、第二气体扩散层分别位于下定位片通孔、上定位孔通孔内;刀模为镶嵌了刀片的平板,刀模下行时,刀片穿过定位框的通孔和压块之间的缝隙压在上定位片上。本发明通过定位销固定易于扭曲、变形的膜电极,避免在热压时位移;根据需求设计刀模的刀片形状和底板的凹槽形状,可制作任何形状的膜电极组件;使用定位片而不是开设浅槽来固定气体扩散层,加工简单,更换成本低。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封装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390610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811194333.7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封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为对位装置选择固定柱并且调整固定柱的位置;(b)将裁切下的边框按序每层逐渐装至对位装置上,使用可调压板将需要热封的一侧密封边框进行压平压实;(c)使用热封系统对膜电极密封边框进行预处理;(d)将预处理后的膜电极密封边框吹扫干净;(e)在两层边框间放入质子交换膜,合上两层密封边框,密封边框完成对位;(f)调整膜电极在密封边框中的位置;(g)将整体三层压入上下保护层,进入热压系统热压定型。本发明大大降低了膜电极组装工序的操作难度,降低了生产企业对膜电极组装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71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09544.0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催化剂、Nafion溶液、分散剂和粘结剂混合,得到所需的催化剂浆料;将转印介质吸附在真空平台上,然后将制备的催化剂浆料均匀地涂覆在转印介质上,并干燥;将质子交换膜放在两片涂覆有催化剂层的转印介质中间,然后平放在铺有保护膜和硅胶片的钢板中间,再在上层的转印介质上铺上保护膜,最后盖上另一片钢板;将上述样品放入平板热压机中进行热压处理,热压结束待样品冷却后剥离转印介质,即得到CCM,将气体扩散层与CCM进行第二次热压处理,得到膜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平板热压转印装置。本发明提高了平板热压催化剂的转印率,以降低生产成本。

    蓝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6682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10381947.8

    申请日:2011-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包括:衬底;依次堆叠于衬底表面的阳极、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缓冲层和阴极;其中,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均包括重量比为(9~12)∶100的式(I)结构的铱配合物和第一或第二有机主体材料。上述铱配合物材料兼具高发光效率和优越的电子传输能力,由此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电流密度。上述器件设置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以空穴型材料为主体材料,第二发光层以电子型材料为主体材料。第一发光层能够减小空穴在发光区间的积累,第二发光层能够减小电子在发光区间的积累,二者共同作用拓宽器件的发光区间,从而延缓了器件的效率衰减。式(I)。

    微污染入库(入湖)河流的水质净化及生态湿地修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31182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57900.5

    申请日:2011-12-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8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污染入库(入湖)河流的水质净化及生态湿地修复系统,该系统包括水力自控翻转闸门、人工湿地和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所述水力自控翻转闸门设河道中将其拦截为上游和下游,所述人工湿地设于水力自控翻转闸门上游的河道内,所述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系统设于水力自控翻转闸门上游的河道两岸;所述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包括由无砂混凝土板和桩构成的板桩构件,该板桩构件在河道岸坡上从由高至低一排排地设置,在相邻两排板桩构件之间填充有填料并种植植物。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污染入库(入湖)河流的水质净化及生态湿地修复技术,通过利用生态护岸和生态湿地方法修复河道受污染水体,从而使COD、BOD、TP和TN含量大大降低。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945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52863.0

    申请日:2012-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主导发光层由红色有机发光材料和蓝色有机发光材料双掺杂在空穴型有机主体材料中形成,电子主导发光层由绿色有机发光材料和蓝色有机发光材料双掺杂在电子型有机主体材料中形成,所述蓝色有机发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本发明通过分别优化所述发光材料在空穴主导发光层和电子主导发光层中的掺杂浓度,使得器件在较低的工作电压下获得了高亮度的白色电致发光,即本发明提供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降低了器件工作电压的同时,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亮度和热稳定性。

    一种铱(III)配合物及其制法和在有机电致发光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329339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192573.5

    申请日:2011-07-11

    Abstract: 一种铱(Ⅲ)配合物,它们是二[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二(二苯基磷酰)胺]合铱或二[2-(4,6-二氟苯基)吡啶]-[二(二苯基磷酰)胺]合铱,它们有如下结构式:。采用ITO/TAPC(40nm)/Ir(tfmppy)2tpiporIr(dfppy)2tpip)(xwt%):mCP(20nm/TPBi(40nm)/LiF(1nm)/Al(100nm)电致发光器件结构。Ir(tfmppy)2tpip的电致发光器件在掺杂浓度为6%(G2)时,达到最大安培效率和功率效率67.95cd/A和69.90lm/W,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发射峰位于526nm,其色坐标为(CIE,x=0.28,y=0.65),为绿光,且仅在11.8V时,便达到最大亮度64351cd/m2,在最大效率和100cd/m2之间,以及100cd/m2和1000cd/m2­­­之间的效率衰减为11.92%和11.88%。Ir(dfppy)2tpip的电致发光器件有相似的性能。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封装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390610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1194333.7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封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为对位装置选择固定柱并且调整固定柱的位置;(b)将裁切下的边框按序每层逐渐装至对位装置上,使用可调压板将需要热封的一侧密封边框进行压平压实;(c)使用热封系统对膜电极密封边框进行预处理;(d)将预处理后的膜电极密封边框吹扫干净;(e)在两层边框间放入质子交换膜,合上两层密封边框,密封边框完成对位;(f)调整膜电极在密封边框中的位置;(g)将整体三层压入上下保护层,进入热压系统热压定型。本发明大大降低了膜电极组装工序的操作难度,降低了生产企业对膜电极组装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