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氧化处理饮用水源水中腐殖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5921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110041.8

    申请日:2010-02-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臭氧氧化处理饮用水源水中腐殖酸的方法,属于水处理领域。其步骤为:(1)将含有腐殖酸的饮用水源水引入反应器中,控制反应器中饮用水源水温度为25~55℃;(2)开启与反应器连接的臭氧发生器,根据反应器的体积使得臭氧流入反应器的量为20~200L/n·每升,反应时间为2~10分钟。本发明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操作条件简单等特点。本发明可高效的处理饮用水源水腐植酸,采用臭氧氧化法预处理饮用水源水腐植酸,使饮用水源中腐植酸的浓度降低70%以上,降低了后续消毒单元氯化副产物的产生量,确保了饮用水的安全。

    印制电路板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回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4627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025340.X

    申请日:2007-07-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印制电路板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回用方法,其步骤包括:(1)将酸、碱性蚀刻废液进行中和,中和后的废液进行压滤,可得到含铜的产品,压滤得到的废液进行臭氧化处理,然后对处理过的废液予以净化,根据蚀刻新液的组成进行成分调整得到蚀刻新液;(2)PCB边角料经过粉碎分离后得到的富铜树脂体系,通过高温灼热可生成氧化铜;(3)将PCB边角料粉碎分离后的另一部分玻璃纤维树脂,用于粘胶剂、胶泥的填充材料。应用本发明不但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有利于周边环境的保护,还可以降低PCB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

    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酞菁绿废水中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4347A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200310106344.2

    申请日:2003-11-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酞菁绿废水中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预处理:选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吸附柱中,然后用稀盐酸以低流速流经装有335型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柱,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然后用稀碱液以低流速处理该树脂柱,最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直至出水呈弱碱性;调节酞菁绿废水的pH值,使之以低流速通过上述预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柱,并控制其处理温度,再经另外一个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可使酞菁绿废水中的铜离子基本去除;再对饱和的离子交换树脂柱脱附及再生以便下次重复使用。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能一次达到排放标准并可作为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前道工序,有利于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种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5049B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010120776.9

    申请日:2010-03-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表面活性废水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其步骤为:(1)配制含锌的絮凝剂;(2)含锌絮凝剂投加量5~20‰,pH值为4~12,投加后反应温度设置为20~50℃,反应时间为20~40min。本发明的含锌絮凝剂对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对与处理其他废水显著,C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含锌絮凝剂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含锌絮凝剂投加量20‰,pH值为6,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0min;含锌絮凝剂投加量对该处理工艺影响最大,但考虑锌为重金属,有一定的毒性,最大和最佳含锌絮凝剂投加量定为20‰。

    一种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5049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20776.9

    申请日:2010-03-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其步骤为:(1)配制含锌的絮凝剂;(2)含锌絮凝剂投加量5~20‰,pH值为4~12,投加后反应温度设置为20~50℃,反应时间为20~40min。本发明的含锌絮凝剂对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对与处理其他废水显著,C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含锌絮凝剂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含锌絮凝剂投加量20‰,pH值为6,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0min;含锌絮凝剂投加量对该处理工艺影响最大,但考虑锌为重金属,有一定的毒性,最大和最佳含锌絮凝剂投加量定为20‰。

    一种饮用水中微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30383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89966.2

    申请日:2013-03-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用水中微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属于水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步骤为:步骤一:构建曝气生物滤池;步骤二:待处理污水由进水口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初步过滤,将土著菌沉淀池和Fhhh沉淀池水力负荷工艺参数设置为0.5~2.0mh-1;调节土著菌沉淀池和Fhhh沉淀池的水洗强度为6~20mh-1,水洗持续时间为3~8min,水洗频率为每周一次,同时往土著菌沉淀池和Fhhh沉淀池通入空气,控制气洗强度为15~35mh-1,气洗持续时间为3~6min,气洗频率为每周一次;步骤三:待处理污水经过步骤二后,污水中含有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被有效去除,处理后出水通过出水管道排出。本发明的主要用途是消减或消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毒有机污染物。

    一种筛选和鉴定废水与处理出水中毒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6007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30008.8

    申请日:2013-01-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筛选和鉴定废水与处理出水中毒物的方法,属于环境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本发明步骤为:毒物特性分析;毒物鉴别;毒物确证。解决了废水毒性高且成分复杂、污染物复合毒性效应机理复杂、现有废水排放标准难以界定处理出水的生态安全性、化学分析方法步骤繁琐且费用高等问题,本方法可快速而有效地判定出废水中存在毒物的理化特性,初步确定毒物所属类别,不仅可为进一步鉴别毒物提供重要依据,而且可为废水中毒物的去除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用酞菁绿废水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53386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310106345.7

    申请日:2003-11-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酞菁绿废水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是:选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吸附柱中,然后用稀盐酸流经吸附柱,再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然后用稀碱液处理该树脂柱,最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吸附柱直至出水呈弱碱性;调节酞菁绿废水的pH值,使之在常温到50℃之间通过上述预处理转型后的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再经另外一个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即可得到铜离子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酞菁绿废水;将经上述树脂处理的酞菁绿废水进行浓缩,在搅拌加热的条件下,同时加入碱化剂进行反应,调节废水呈弱酸性,持续搅拌并进行加热反应,即得到本发明的液体产品或固体成品,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还可脱附再生,既回收了资源,又可重复利用树脂,节约了处理成本。实现了废物利用有目的,有利环境保护。

    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酞菁绿废水中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53385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310106344.2

    申请日:2003-11-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酞菁绿废水中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预处理:选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吸附柱中,然后用稀盐酸以低流速流经装有335型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柱,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然后用稀碱液以低流速处理该树脂柱,最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直至出水呈弱碱性;调节酞菁绿废水的pH值,使之以低流速通过上述预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柱,并控制其处理温度,再经另外一个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可使酞菁绿废水中的铜离子基本去除;再对饱和的离子交换树脂柱脱附及再生以便下次重复使用。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能一次达到排放标准并可作为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前道工序,有利于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

    用酞菁绿废水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4348A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200310106345.7

    申请日:2003-11-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酞菁绿废水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是:选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吸附柱中,然后用稀盐酸流经吸附柱,再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然后用稀碱液处理该树脂柱,最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吸附柱直至出水呈弱碱性;调节酞菁绿废水的pH值,使之在常温到50℃之间通过上述预处理转型后的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再经另外一个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即可得到铜离子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酞菁绿废水;将经上述树脂处理的酞菁绿废水进行浓缩,在搅拌加热的条件下,同时加入碱化剂进行反应,调节废水呈弱酸性,持续搅拌并进行加热反应,即得到本发明的液体产品或固体成品,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还可脱附再生,即回收了资源,又可重复利用树脂,节约了处理成本。实现了废物利用的目的,有利环境保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