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45137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10670327.2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液压双缸同步控制方法,首先在离线状态下建立液压双缸系统的三阶数学参考模型,通过构造线性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保持稳定;为了抑制油压和负载波动以及未知的系统动态对同步精度带来的影响,利用液压缸加速度信息和比例阀的阀芯位移信息,构造同步干扰滑模估计器;同时,为了进一步抑制双缸同步的跟踪误差,引入同步误差比例前馈项。与现有的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本质上提高了液压双缸的同步跟踪精度,通过增大反馈控制器带宽增益,可提高单个液压缸的位置跟踪误差收敛速度;通过增大估计器的带宽增益,可提高液压系统未知动态的估计精度;通过增大同步误差前馈增益,可降低液压双缸的同步跟踪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499223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31437.8
申请日:2015-06-15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30
Abstract: 一种折弯机工序的自动编排方法,在数控折弯机自动编程系统中,通过下述步骤求解优化钣金零件的折弯工序:1)将钣金零件设计特征化;2)选择模具;3)折弯工序预排序;4)干涉和精度约束调整;5)效率比对。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模型可行解空间搜索难的问题,采用了特征设计,优化了模型树节点的信息结构,以模糊规则设置为导向,在计算可行解之前加入工序预排序,大大缩减了搜索空间,提高了搜索效率,以干涉约束和精度约束对工序预排序进行了局部调整,保证了所得工序是可行解。
-
公开(公告)号:CN11508610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45261.3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宋春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therCAT技术的从站识别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加载从站配置文件ESI,同时能识别当前组网的从站并根据匹配的ESI文件,建立组网中主站和从站的通信文本,然后保存通信文本,用于对当前组网的通信应用,除非组网有变更,否则不需要再重新识别从站建立新的通信文本。读取本地存储的从站配置文件ESI;获取组网中的从站信息VendorID和ProductCode,匹配本地的ESI文件中信息;生成当前组网的通信文本,保存通信文本;根据从站站点地址,通过设置寻址对各从站的同步管理配置寄存器,FMMU配置寄存器,DC时钟按照生成的通信文本进行配置;通过邮箱配置各从站PDO对象,建立PDO通讯机制以及通讯对象。使得主站软件在使用时更通用,支持的从站不受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08610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645261.3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宋春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therCAT技术的从站识别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加载从站配置文件ESI,同时能识别当前组网的从站并根据匹配的ESI文件,建立组网中主站和从站的通信文本,然后保存通信文本,用于对当前组网的通信应用,除非组网有变更,否则不需要再重新识别从站建立新的通信文本。读取本地存储的从站配置文件ESI;获取组网中的从站信息VendorID和ProductCode,匹配本地的ESI文件中信息;生成当前组网的通信文本,保存通信文本;根据从站站点地址,通过设置寻址对各从站的同步管理配置寄存器,FMMU配置寄存器,DC时钟按照生成的通信文本进行配置;通过邮箱配置各从站PDO对象,建立PDO通讯机制以及通讯对象。使得主站软件在使用时更通用,支持的从站不受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833403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1472645.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整R轴零位及其运动轨迹的扭轴折弯机控制方法,本方法将R轴零位分为实际零位和虚拟零位,利用虚拟零位固定不变的特点,通过判断当前程序的下模具模高来自动调整R轴实际零位,同时将挡指的运行区域划分为模具安全区、过渡区、区域一、区域二、区域三以及区域四,根据挡指的目标位置或当前位置给出相应的后续控制指令。在本方法中提出了R轴虚拟零位的概念,无论下模具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R轴虚拟零位,R轴位置则是建立在R轴虚拟零位基础上的一个位置,它可随着下模具模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效解决了用户在更换下模具后重新寻找R轴零位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3403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711472645.5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整R轴零位及其运动轨迹的扭轴折弯机控制方法,本方法将R轴零位分为实际零位和虚拟零位,利用虚拟零位固定不变的特点,通过判断当前程序的下模具模高来自动调整R轴实际零位,同时将挡指的运行区域划分为模具安全区、过渡区、区域一、区域二、区域三以及区域四,根据挡指的目标位置或当前位置给出相应的后续控制指令。在本方法中提出了R轴虚拟零位的概念,无论下模具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R轴虚拟零位,R轴位置则是建立在R轴虚拟零位基础上的一个位置,它可随着下模具模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效解决了用户在更换下模具后重新寻找R轴零位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4513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70327.2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液压双缸同步控制方法,首先在离线状态下建立液压双缸系统的三阶数学参考模型,通过构造线性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保持稳定;为了抑制油压和负载波动以及未知的系统动态对同步精度带来的影响,利用液压缸加速度信息和比例阀的阀芯位移信息,构造同步干扰滑模估计器;同时,为了进一步抑制双缸同步的跟踪误差,引入同步误差比例前馈项。与现有的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本质上提高了液压双缸的同步跟踪精度,通过增大反馈控制器带宽增益,可提高单个液压缸的位置跟踪误差收敛速度;通过增大估计器的带宽增益,可提高液压系统未知动态的估计精度;通过增大同步误差前馈增益,可降低液压双缸的同步跟踪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827387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1381103.7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D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5/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弯机的夹紧点与挡块位置自动调整的方法,本方法主要是根据模具库中模具的参数自动计算出程序库中各程序所选模具的模高差值,在进入程序时会判断此模高差值并自动调整当前程序的示教位置和挡块位置。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用户只需要在折弯机控制装置刚使用时对夹紧点位置示教一次,之后可以任意切换模具或是选择程序库中加工程序,夹紧点位置以及挡块位置会自动调整,都不需要重复对夹紧点位置以及程序中挡块位置进行示教或手动调整,即使断电重启也不影响,本发明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持之前已满足需求的折弯精度不变,消除了再次手动调整带来的二次误差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270751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10694691.9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D36/00 , G05B19/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1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板宽的剪板机剪程控制方法,通过电位计采集电压,将刀架在垂直方向的剪程映射为水平方向的剪切板宽。在任意剪切角度下,可以由电位计反馈电压推导出当前剪切板宽。设置提前停止剪切板宽,用于补偿刀架运动的惯性对于剪程控制的影响。剪板机通过本发明中的算法修正后,在任意剪切角度下,剪切板宽误差也能到达与标定剪切角度下的误差一样的剪切精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误差范围为正值,确保不会出现因剪程过短而造成板材报废的情况,同时提高了剪切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由于用户不需要再对剪切板宽和角度进行重复标定,也方便用户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29505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00229.5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B21D5/01 , G06F17/5086 , G06F221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上模进深进行折弯回弹补偿的折弯机折弯方法,折弯过程中上模载荷去除后板料会产生回弹,根据板料变形区的材料特性,和上模、下模几何特征计算出上模进深;根据实际折弯结果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校正的过程。使用本发明方法的折弯机,不需要对模具、板材进行特殊处理。本发明方法通过有效预测折弯回弹补偿,消除了折弯回弹,提高了加工精度。不需要客户自己手动修改补偿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维护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