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12587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048820.8
申请日:2014-02-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信道的建模方法,将高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和群时延非线性效应有机结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信道模型对真实卫星信道的模拟跟踪性能低下的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将卫星信道视为线性信道、非线性信道、群时延信道1和群时延信道2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分别由维纳模型的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去逼近,当逼近过程收敛时,保留了维纳模型特性;当逼近过程不收敛时,定义一个控制函数作为非线性信道输入输出的约束函数替代维纳模型的非线性函数,以控制逼近过程收敛。与传统的卫星信道维纳模型相比,本发明提高了收敛速度、降低了均方误差,具有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从而保证了卫星通信的效率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81258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48820.8
申请日:2014-02-12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B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信道的建模方法,将高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和群时延非线性效应有机结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信道模型对真实卫星信道的模拟跟踪性能低下的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将卫星信道视为线性信道、非线性信道、群时延信道1和群时延信道2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分别由维纳模型的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去逼近,当逼近过程收敛时,保留了维纳模型特性;当逼近过程不收敛时,定义一个控制函数作为非线性信道输入输出的约束函数替代维纳模型的非线性函数,以控制逼近过程收敛。与传统的卫星信道维纳模型相比,本发明提高了收敛速度、降低了均方误差,具有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从而保证了卫星通信的效率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