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94156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02748.0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量动态分配的有源积水扩散算法,在计算出每个扩散源的积水量后,以扩散栅格为中心,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在中心栅格及其周围八个栅格中扩散,每扩散完一圈进行扩散结果的合理性判断,判断已形成的积涝水位是否大于其外圈某个栅格的高程值,如果存在,则将扩散范围增加一圈再次进行扩散,直到积涝水位小于其外圈的任何一个栅格的高程值。在所有节点扩散完成之后,判断是否存在栅格参与了多次节点扩散过程,若有,则对这些节点进行合并扩散处理。在扩散过程中,从地域连通性及地形阻碍作用出发,不断判断积水路径的合理性,动态地进行水量分配,避免了人为选择多流向影响因子的主观性,提高了暴雨积水模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8051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4930.9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T7/11 , G06T7/514 , G01F23/2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监控视频影像的暴雨积涝区积水深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背景图像;获取所述区域的一帧监控视频图像,并转化为灰度图像;进行背景差分运算;根据所述背景差分运算得到的图像判断是否积水,若是,则进行滤波处理;对滤波后的图像上的所有像元进行计算,得到积涝区域;设置n个标记点,将积涝区域和标记点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最大积涝深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遍布城市各个区域的监控摄像头,监控数据容易获取,且数据更新及时,计算结果的时效性好,结合图像背景差分运算对积涝区域进行识别,效果较好,利用积涝区域与标记点的重叠来求取最大积水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80514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611234930.9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T7/11 , G06T7/514 , G01F23/2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监控视频影像的暴雨积涝区积水深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背景图像;获取所述区域的一帧监控视频图像,并转化为灰度图像;进行背景差分运算;根据所述背景差分运算得到的图像判断是否积水,若是,则进行滤波处理;对滤波后的图像上的所有像元进行计算,得到积涝区域;设置n个标记点,将积涝区域和标记点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最大积涝深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遍布城市各个区域的监控摄像头,监控数据容易获取,且数据更新及时,计算结果的时效性好,结合图像背景差分运算对积涝区域进行识别,效果较好,利用积涝区域与标记点的重叠来求取最大积水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51056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04804.9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T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高线分段标注方法,属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DEM按一定等高距生成等高线,然后利用ArcGIS中Create Fishnet工具条生成一系列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格网,再使用ArcGIS自带的Intersect工具条,将生成的正方形格网面图层与等高线图层进行相交运算,将等高线按照等距离进行分割,并且分割后保留原等高线的属性。再显示等高线标注属性时,等高线的标注按照等距离显示。本发明方法使用方便,易于在ArcGIS中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10308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302749.5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241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EM栅格单元大小对汇水区提取影响机理的评价方法,汇水区是分布式水文地表积涝模拟的基本单元,汇水区划分不同对暴雨积涝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水文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区汇水区提取时,当DEM栅格单元大小不同,进行汇水区提取的四个关键环节,即流向提取、流量计算、水流长度计算、流域分割时,每一步都会产生变化,并且每一步间相互影响,最终对汇水区的提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发明使用不同大小的栅格单元,通过分析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水流长度、流域分割在不同栅格单元大小情况下的变化程度,实现在栅格单元大小不同的情况下,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水流长度、流域分割对汇水区提取的影响程度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919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1072711.5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雨型的暴雨积涝积水动态演进过程预报计算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DEM的栅格单元为计算单元;步骤二:确定雨型;步骤三:确定各降雨过程区域汇水量;步骤四:根据对暴雨积涝积水动态演进预报时间分辨率实际需要,将预报降雨过程离散为i个时间间隔,即将降雨过程划分为i个等时间间隔的降雨时段,同时根据该时间间隔确定雨型的时间间隔;步骤五:计算每个时段的地面累积积水量;步骤六:利用基于DEM的汇水区降雨积水深度的计算方法,分别对每个时段的每个栅格积水深度进行计算,得到区域积涝积水在每个时段内的分布状况,从而完整预报出积涝积水的按照给定时间间隔的动态演进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194156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710302748.0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量动态分配的有源积水扩散算法,在计算出每个扩散源的积水量后,以扩散栅格为中心,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在中心栅格及其周围八个栅格中扩散,每扩散完一圈进行扩散结果的合理性判断,判断已形成的积涝水位是否大于其外圈某个栅格的高程值,如果存在,则将扩散范围增加一圈再次进行扩散,直到积涝水位小于其外圈的任何一个栅格的高程值。在所有节点扩散完成之后,判断是否存在栅格参与了多次节点扩散过程,若有,则对这些节点进行合并扩散处理。在扩散过程中,从地域连通性及地形阻碍作用出发,不断判断积水路径的合理性,动态地进行水量分配,避免了人为选择多流向影响因子的主观性,提高了暴雨积水模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0889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73571.X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城市暴雨积涝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该方法通过DEM数据确定水流方向提取低洼点,利用低洼点缓冲区对低洼点进行合并筛选;用规则格网截取道路以及河流的中心线,选取每段中心线的中心点;概化管道数据提取真实雨水井和出水口等节点,将以上提取出的低洼点、道路水系中心点以及管道等节点为基础建立泰森多边形,从而完成研究区域评价单元的划分。相比传统的单一利用地形数据划分积涝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该方法在地形数据的基础上融入了实际的水系和道路对积涝积水的汇集作用,从而划分的积涝评价单元更贴合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145666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11221.4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6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小麦自然水分亏缺干旱评估模型的GIS建模方法,该方法根据对自然水分亏缺率模型的分解,在ArcGIS软件的ModelBuilder建模平台上,采用ArcGIS软件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工具将点数据处理为数值连续的空间栅格数据,再利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对空间栅格数据进行叠加分析,首先对Rn、G、Δ、γ、U2、Ta、Ea、Eb进行建模,根据已建立的变量模型对小麦可能蒸散量ET0进行建模,再完成小麦全生育期的需水量E的建模,同时,对小麦全生育期的自然供水量W进行建模,在完成E和W的建模基础上,完成麦生育阶段的自然水分亏缺率G的建模,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水分亏缺率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91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2711.5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雨型的暴雨积涝积水动态演进过程预报计算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DEM的栅格单元为计算单元;步骤二:确定雨型;步骤三:确定各降雨过程区域汇水量;步骤四:根据对暴雨积涝积水动态演进预报时间分辨率实际需要,将预报降雨过程离散为i个时间间隔,即将降雨过程划分为i个等时间间隔的降雨时段,同时根据该时间间隔确定雨型的时间间隔;步骤五:计算每个时段的地面累积积水量;步骤六:利用基于DEM的汇水区降雨积水深度的计算方法,分别对每个时段的每个栅格积水深度进行计算,得到区域积涝积水在每个时段内的分布状况,从而完整预报出积涝积水的按照给定时间间隔的动态演进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