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07245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090863.7
申请日:2015-02-28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目前还没有一种既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又对发电量影响较小的该类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本发明的低温余热利用系统的特点是:包括1#低压缸、2#低压缸、1#凝汽器、2#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母管和热泵进水支管,1#低压缸和1#凝汽器连接,2#低压缸和2#凝汽器连接,热泵进水支管的一端连接在循环水出水母管上。本发明的余热利用方法的特点是:当供暖初末期外界热负荷需求较小,根据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循环水温度,通过控制循环水出水母管隔断阀的开度来调节上冷却塔的循环水流量。本发明的系统灵活设置可随时切换,既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又对发电量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364211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249736.8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综合实验装置。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满足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全工况试验与能效特性测试的要求的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综合实验装置。本发明的特点是:包括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余热利用模块、试验负载、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通过电缆和试验负载连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分别和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电能输出端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电能输出端连接,余热利用模块通过管道连接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上,余热利用模块和试验负载之间连接有管路。本发明能够满足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全工况试验与能效特性测试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180418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395672.7
申请日:2014-08-13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热网的直接蓄热系统及其蓄放热方法。本发明包括制氮装置、蓄热罐、上布水盘、下布水盘、放热泵、放热热水控制阀a、放热热水控制阀b、蓄热减压阀、蓄热水温测试仪、混合调节阀、蓄热泵、放热冷水控制阀、热网供水管道、热网回水管道、高温供水管、冷水管、热网供回水联络管道和蓄热管道,制氮装置连接在蓄热罐的顶部,上布水盘和下布水盘分别安装在蓄热罐的顶部和底部,热网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在上布水盘上,蓄热管道的一端连接在热网供水管道上,热网回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在下布水盘上,蓄热泵安装在热网回水管道上,热网供回水联络管道的一端连接在蓄热管道上。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合理,提高供热系统运行稳定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64211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249736.8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综合实验装置。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满足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全工况试验与能效特性测试的要求的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综合实验装置。本发明的特点是:包括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余热利用模块、试验负载、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通过电缆和试验负载连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分别和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电能输出端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电能输出端连接,余热利用模块通过管道连接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上,余热利用模块和试验负载之间连接有管路。本发明能够满足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全工况试验与能效特性测试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245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090863.7
申请日:2015-02-28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 F24D3/18 , F24D2200/126 , F28B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目前还没有一种既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又对发电量影响较小的该类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本发明的低温余热利用系统的特点是:包括1#低压缸、2#低压缸、1#凝汽器、2#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母管和热泵进水支管,1#低压缸和1#凝汽器连接,2#低压缸和2#凝汽器连接,热泵进水支管的一端连接在循环水出水母管上。本发明的余热利用方法的特点是:当供暖初末期外界热负荷需求较小,根据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循环水温度,通过控制循环水出水母管隔断阀的开度来调节上冷却塔的循环水流量。本发明的系统灵活设置可随时切换,既满足节能减排要求,又对发电量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482582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61054.X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适应型单转子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系统。本发明的特征是:包括1#热网回水母管、左侧热网水进水支管、左侧热网水出水支管、右侧热网水进水支管、右侧热网水出水支管、左侧热网水进水阀、左侧热网水出水阀、右侧热网水进水阀和右侧热网水出水阀,左侧热网水进水支管的一端接在1#热网回水母管上,另一端接在左侧循环水进水支管上,左侧热网水进水阀装在左侧热网水进水支管上;左侧热网水出水支管的一端接在左侧循环水出水支管上,另一端接在2#热网回水母管上;右侧热网水进水支管的一端接在1#热网回水母管上,另一端接在右侧循环水进水支管上。本发明的运行方式灵活,能最大程度同时满足电热负荷,无需停机更换转子。
-
公开(公告)号:CN102721094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94697.1
申请日:2012-06-14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24D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电厂开式循环水余热的供热系统,特别是一种减少甚至避免电厂汽轮机冷端损失的节能技术。该回收电厂开式循环水余热的供热系统,包括电站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汽轮机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站锅炉、发电机、凝汽器相连,凝汽器与汽轮机的低压缸排汽端相连,还设置有吸收式热泵和汽水换热器,吸收式热泵分别通过管路与汽轮机的采暖抽汽端、凝汽器相连,汽水换热器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汽轮机的低压缸排汽端相连,汽水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吸收式热泵的热水供应端相连。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回收效率高、节能环保、运行稳定、容易实现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075334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71591.6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23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冲锅炉二次风室的吹灰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吹灰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冲锅炉二次风室的水平方向中部,且竖直方向底部位置布置有第一热电偶;在对冲锅炉二次风室的水平方向中部,且竖直方向中部位置布置有第二热电偶;第一热电偶与第二热电偶之间产生温差,触发吹灰工作开始。吹灰装置的特点是:由风帽、压缩气体支管、压缩气体母管、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和PID控制模块组成,沿对冲锅炉二次风室长度方向至少布置一排风帽,风帽上的气孔暴露于对冲锅炉二次风室内,第二热电偶布置在对冲锅炉二次风室水平方向中部和竖直方向中部位置,PID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相连。本发明能够起到良好清灰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3365161U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20359814.5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综合实验装置。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满足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全工况试验与能效特性测试的要求的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综合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包括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余热利用模块、试验负载、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通过电缆和试验负载连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分别和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电能输出端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电能输出端连接,余热利用模块通过管道连接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上,余热利用模块和试验负载之间连接有管路。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全工况试验与能效特性测试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4611906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20119821.7
申请日:2015-02-28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热网的间接蓄热系统。目前还没有一种使热网系统能实现优化运行,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间接蓄热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包括蓄热罐、放热泵、蓄热泵、换热器、蓄热罐侧蓄放热控制阀、一次网侧放热泵、热网供水管道、热网回水管道、蓄热供水管道、热网供水支管、热网回水支管和一次网侧蓄热管道,热网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在蓄热罐的顶部,另一端连接在换热器上;蓄热罐侧蓄放热控制阀安装在热网供水管道上,蓄热泵安装在蓄热供水管道上,一次网侧蓄放热控制阀安装在热网供水支管上,热网回水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换热器上。本实用新型使热网系统能够实现优化运行,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