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43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79987.9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及管线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排放量获取方法,属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检测及定量计算技术领域,利用企业生产工艺设计说明书或取样测试获取泄漏物料VOCs成分信息,结合泄漏设备或管线的TOC泄漏检测浓度,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泄漏时间内的VOCs排放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已实施的泄漏检测技术方法,实现快速、有效获取VOCs泄漏排放量,较采用包袋法直接测试计算VOCs排放量更具可行性,获取的VOCs排放量计算结果可以与VOCs排放量管理体系相衔接,为企业排放计算和环境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48217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13045.6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34 , B01D53/8668 , B01D2257/7027 , B01D2257/708 , B01J35/08 , B01J35/10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蛋黄-壳结构锰钾矿型二氧化锰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可溶性锰盐水溶液,碳酸氢铵水溶液,环己烷,正丁醇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利用微乳法合成碳酸锰粉末,碳酸锰溶于水并与高锰酸钾反应后得前驱体;该前驱体经洗涤、干燥后在300~500℃下焙烧即得蛋黄-壳结构锰钾矿型二氧化锰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二氧化锰催化剂为介孔材料,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所得产物形貌均一,可重复性较好,催化活性高。本发明制得催化剂应用在去除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当甲苯初始溶度1000ppm,反应空速18000h-1,温度190℃去除率达到90%以上,明显优于传统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511896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110393191.9
申请日:2011-12-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23L3/34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功能快速除湿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湿脱氧剂同时含有脱氧组分和除湿组分,各组分占除湿脱氧剂质量的百分比为:铁粉32%~47%,助剂0.03%~1%,催化剂3%~7%,填充剂9%~18%,硫酸0.3%~0.5%和水7%~10%;除湿组分30%~38%。按配比将催化剂、助剂、浓硫酸和水混合后,迅速搅拌均匀;再加入铁粉继续搅拌,使铁粉得以活化,并与助剂中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然后加入填充剂,搅拌均匀,得到脱氧组分;最后将脱氧组分密封后,再和除湿组分一起放入密闭体中密封,即得到除湿脱氧剂。本发明适合在食品及其他领域内的物品保存中广泛使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251189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393191.9
申请日:2011-12-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23L3/34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功能快速除湿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湿脱氧剂同时含有脱氧组分和除湿组分,各组分占除湿脱氧剂质量的百分比为:铁粉32%~47%,助剂0.03%~1%,催化剂3%~7%,填充剂9%~18%,硫酸0.3%~0.5%和水7%~10%;除湿组分30%~38%。按配比将催化剂、助剂、浓硫酸和水混合后,迅速搅拌均匀;再加入铁粉继续搅拌,使铁粉得以活化,并与助剂中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然后加入填充剂,搅拌均匀,得到脱氧组分;最后将脱氧组分密封后,再和除湿组分一起放入密闭体中密封,即得到除湿脱氧剂。本发明适合在食品及其他领域内的物品保存中广泛使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8059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23092.3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一种低含量Zn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采用硝酸锌或乙酸锌为锌源,硝酸氧锆或氯氧化锆为锆源进行制备,Silicalite‑1则是购买的商用S‑1分子筛。该制备方法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制备方式,一是采用共沉淀法将Zn元素负载到ZrO2上形成ZnZrOx催化剂;二是采用沉积沉淀法将低含量地Zn元素和Zr元素以高分散的形式负载到Silicalite‑1上,制成ZnZr@S‑1催化剂。两种催化剂均能够将Zn元素稳定地锚定到载体上,其中第二种催化剂还能够将Zr元素一同锚定到载体上。两种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碳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471323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39651.8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01J23/83 , B01J21/06 , C07C29/154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构可控的铜‑铈氧化物‑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方法:1)将二氧化钛纳米片、铈盐和沉淀剂在溶剂中混匀,获得混合液;然后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后续处理,获得铈氧化物‑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载体;2)将铈氧化物‑二氧化钛复合氧化物载体与铜盐在水中混匀,加入还原剂或沉淀剂,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焙烧,获得铜‑铈氧化物‑二氧化钛催化剂。本发明的方法简单,解决了共沉淀法重现性差的问题,获得结构可控,重现性好的催化剂,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加氢生产甲醇反应,催化效果好,二氧化碳转化率高,同时甲醇时空产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215942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0559571.8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了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的盘状氧化锌的可控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温度为85℃~95℃下,以醋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为原料,加入不同的金属盐,合成不同金属掺杂的盘状氧化锌。所述金属掺杂的盘状氧化锌的粒径在0.5~6.5um,厚度在0.2~3.75um可控调变。最后的溶液中,掺杂的金属与醋酸锌的摩尔浓度比为0.5%~4.3%。该发明方法实现了金属掺杂的同时调控盘状氧化锌的尺寸、厚薄,从而调节氧化锌的禁带宽度、吸光性质、发光性质以及氧空位的种类和数量。此外,该发明方法具有造价低廉,反应条件温和,颗粒均一,能耗小,工艺简单,可控性好,可大面积合成且无污染,纯度高,物相分布均匀的优点,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429312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37013.4
申请日:2011-10-3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23L3/34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原位生成原电池的快速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快速脱氧剂包含的各组分含量为:原电池45~65%,催化剂5~15%,填充剂15~30%,硫酸0.15~1.2%,水11~15%。本发明的快速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催化剂和原电池的阴极物质溶解于硫酸溶液中,加入原电池的阳极物质,快速搅拌,生成原电池,加入填充剂立即混合均匀,制得快速脱氧剂。本发明的快速脱氧剂由于原电池的构成显著提高了铁粉的吸氧速率,能快速、高效、较为彻底地脱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980687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72563.4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01J23/83 , C07C29/154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铜-铈氧化物-二氧化钛纳米片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所述铜-铈氧化物-二氧化钛纳米片催化剂是以暴露(001)晶面的锐钛矿TiO2纳米片为载体,通过共沉淀法负载金属Cu和金属氧化物CeOx所形成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组成为Cu-CeOx-TiO2,Cu:CeOx:TiO2的摩尔比X:Y:Z=(6~15):(0.1~5):(10~20)。本发明还公开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特别是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其催化效率高,在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时转化率高,有较高的甲醇产率,有很好的工艺适用性;同时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21594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59571.8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80 , B01J23/10 , B01J23/83 , B01J35/004 , B01J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了过渡金属或稀土金属的新型盘状氧化锌的可控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温度为85℃~95℃下,以醋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为原料,加入不同的金属盐,合成不同金属掺杂的盘状氧化锌。所述金属掺杂的盘状氧化锌的粒径在0.5~6.5um,厚度在0.2~3.75um可控调变。最后的溶液中,掺杂的金属与醋酸锌的摩尔浓度比为0.5%~4.3%。该发明方法实现了金属掺杂的同时调控盘状氧化锌的尺寸、厚薄,从而调节氧化锌的禁带宽度、吸光性质、发光性质以及氧空位的种类和数量。此外,该发明方法具有造价低廉,反应条件温和,颗粒均一,能耗小,工艺简单,可控性好,可大面积合成且无污染,纯度高,物相分布均匀的优点,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