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3522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0416868.X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D04H1/74 , D04H1/4382 , D01D5/00 , G02F1/133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光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薄膜主要包括聚合物和碳纳米管;将碳纳米管进行表面修饰;将聚合物,修饰后的碳纳米管,溶剂混合均匀得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得到取向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纤维膜;将干燥后的复合纤维膜通过溶剂退火定型成膜,再经过拉伸二次取向即得产品。本发明的取向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可选择的原料种类繁多,工艺简单,可大规模制备,因此在液晶显示及成像等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79653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326274.4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纤维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非金属温度响应性磁共振成像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有机含氢分子造影剂负载在高分子纤维中,控制有机含氢分子造影剂的相结构与分子运动能力调控其弛豫时间。在不添加附加磁场的情况下,为高分子材料实现具有“开/关”效果的温度响应性磁共振成像。相较于已公开技术具有无需添加附加磁场;选用造影剂均可从植物/动物体内提取获得,对人体无毒性;可实现“开/关”造影效果,不造影时不影响材料本身核磁信号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17279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470602.4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D01F6/94 , D01F1/10 , A61K9/127 , A61K31/704 , A61K33/242 , A61K47/34 , A61P35/00 , D01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分布高分子囊泡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囊泡制备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嵌段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和所需负载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纺丝溶液;2)将纺丝溶液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进行纺丝,得到直径分布在0.5‑10μm范围内的纤维;3)将步骤2)所得纤维进行淬断处理,得到长度在0.5~5mm范围内的短纤维;4)将步骤3)所得的短纤维加入水,经过再水合反应,得到高分子囊泡。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重复性好,可用于窄分布高分子囊泡的规模化制备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25264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40566.X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61K33/30 , A61K33/242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自给O2和H2O2并协同饥饿疗法/化学动力疗法增强抗肿瘤能力的纳米酶药物。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纳米酶催化药物ZnO2@Au@ZIF‑67,在肿瘤内的弱酸性环境中,被分解释放催化剂Co2+,暴露的ZnO2与H2O反应生成O2和H2O2,可缓解肿瘤中的缺氧,并协同超小型Au纳米颗粒催化葡萄糖产生H2O2,加速肿瘤细胞的葡萄糖消耗,使其处于严重饥饿状态。同时,生成的H2O2再次参与类Fenton反应被Co2+催化生成高毒性的·OH,从而改善了化学动力学治疗。此纳米酶的实施将为后续一系列纳米酶的合成以及多模式协同治疗癌症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借鉴经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34997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42651.X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囊泡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静电辅助微流控制备纳米级高分子囊泡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将带电相、第二油相和连续相注入带有静电发生装置的微流控装置;控制三种溶液的流速,将带电相分散于第二油相中形成油包水型乳液,然后再将油包水型乳液分散于连续相中制备水包油包水型双乳液模板,待溶剂挥发后制备得到纳米级高分子囊泡。本发明将静电喷射技术与微流控乳液模板法结合,解决已公开技术中乳液模板法无法一步可控制备纳米级高分子囊泡的难题,该方法可以连续化、规模化生产,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73739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00672.8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D04H1/728 , D04H1/4209 , D01D5/00 , D01F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柔性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由纳米二氧化钛陶瓷纤维交织而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陶瓷前驱体溶液;2)将陶瓷前驱体溶液和有机聚合物混合,得到纺丝液;3)将纺丝液加入静电纺丝机,进行静电纺丝,再进行固化、热解和烧结,即得柔性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本发明的柔性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膜具有外观和机械性能良好、光催化效率高、耐高温、耐氧化、耐酸碱腐蚀、柔韧性好等优点,且其制备工艺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适合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3522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16868.X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D04H1/74 , D04H1/4382 , D01D5/00 , G02F1/133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光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薄膜主要包括聚合物和碳纳米管;将碳纳米管进行表面修饰;将聚合物,修饰后的碳纳米管,溶剂混合均匀得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得到取向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纤维膜;将干燥后的复合纤维膜通过溶剂退火定型成膜,再经过拉伸二次取向即得产品。本发明的取向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可选择的原料种类繁多,工艺简单,可大规模制备,因此在液晶显示及成像等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28110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390466.0
申请日:2017-05-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1277 , A61K9/1273 , A61K47/32 , A61K47/34 , A61K49/008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囊泡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囊泡电穿孔法载入负载物的方法。该方法为先制备高分子囊泡,纯化分离,得到尺寸合适且分布均匀的高分子囊泡;然后配制负载物的溶液;再采用电穿孔法将负载物载入高分子囊泡中,得到载有负载物的高分子囊泡。通过本发明的方法,高分子囊泡能载入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负载物,具有较高的负载率,在载入负载物时高分子囊泡的粒径均匀。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所制备的高分子囊泡可应用与生物医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381555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735977.7
申请日:2016-08-2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D01F6/92 , D01F6/94 , D01F8/14 , D01F8/10 , D01F8/16 , D01F1/10 , D01D5/00 , A61L27/18 , A61L27/16 , A61L27/54 , A61L27/50 , A61K47/34 , A61K47/32 , A61K47/22 , A61K4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7/32 , A61K47/34 , A61L27/14 , A61L27/50 , A61L27/54 , D01D5/00 , D01F1/10 , D01F6/92 , D01F6/94 , D01F8/10 , D01F8/14 , D01F8/16 , A61K47/06 , A61K47/22 , A61L27/16 , A61L27/18 , D01D5/003 , C08L67/04 , C08L75/04 , C08L71/00 , C08L3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有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复合纤维及其制法和应用。所述复合纤维是将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加入高分子材料溶液或高分子材料与负载物的溶液中共混均匀后,再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而成。本发明的含有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复合纤维中AIE种类多、荧光强度强,可适合于不同荧光染色需求;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简单,生产效率高、重复性好等特点。本发明的含有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复合纤维可用于细胞定位成像、纤维微观结构观察、纤维药物负载等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6386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55096.8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213/38 , C08G7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吡啶的三联苯二胺、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含吡啶的三联苯二胺结构式如式(1)所示。本发明调节二胺单体上的取代基并改变吡啶上氮原子对位的甲基,设计六种不同的含吡啶的三联苯二胺引入到聚酰亚胺中,调整聚酰亚胺链的电荷转移效应、分子间距以及分子链的折叠程度,得到兼具耐热性能、良好光学性能和拉伸强度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在柔性器件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imgabs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