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94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36762.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0 , G16C60/00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气瓶性能预测,旨在提供一种冲击作用下储氢气瓶剩余强度预测方法。包括下述过程: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冲击有限元模型;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加压爆破有限元模型;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冲击后剩余强度预测模型。本发明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冲击有限元模型和加压爆破有限元模型的数据传递,建立冲击损伤特征与气瓶爆破压力的关联关系,实现气瓶冲击后剩余强度的快速预测,该方法弥补了现有气瓶冲击损伤评估方法局限于冲击损伤表征,缺乏剩余性能预测的问题,同时能准确、高效地对冲击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剩余强度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1278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27931.X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储氢气瓶失效预测,旨在提供一种火灾极端条件下储氢气瓶损伤预测方法。包括下述过程:建立火灾条件下储氢气瓶火烧场景数值模型;建立基于流‑热‑固多物理场耦合的气瓶有限元模型;基于最大应力失效准则的火烧过程储氢气瓶损伤状态分析。本发明通过关联ANSYS流体分析模块、热分析模块及结构分析模块,实现流‑热‑固多物理场耦合及火烧过程储氢气瓶的损伤状态分析,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气瓶火烧试验危险性大、成本高、耗时长的问题,同时能系统高效地对火灾极端条件下储氢气瓶的损伤状态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98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136762.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0 , G16C60/00 , G06F113/26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气瓶性能预测,旨在提供一种冲击作用下储氢气瓶剩余强度预测方法。包括下述过程: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冲击有限元模型;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加压爆破有限元模型;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冲击后剩余强度预测模型。本发明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冲击有限元模型和加压爆破有限元模型的数据传递,建立冲击损伤特征与气瓶爆破压力的关联关系,实现气瓶冲击后剩余强度的快速预测,该方法弥补了现有气瓶冲击损伤评估方法局限于冲击损伤表征,缺乏剩余性能预测的问题,同时能准确、高效地对冲击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剩余强度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2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35085.7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低速冲击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状态的预测方法,包括: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演化本构模型、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冲锤以及夹具的低速冲击数值模型、求解并计算出损伤截面积和凹坑深度,求解并输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层内损伤和层间分层损伤、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实验,并扫描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侧的冲击损伤表面积、冲击损伤截面积、凹坑深度和凹坑体积、对比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损伤截面积和凹坑深度的实验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调整数值模型参数设置并修正数值模型。本发明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在低速冲击下的损伤状态提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直观、全面的预测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