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梁低周往复加载的试验结构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4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2254.1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梁低周往复加载的试验结构及试验方法,其试验结构包括试验层框架梁、试验层板、基础层梁、反力层梁和框架柱,试验层框架梁、试验层板、基础层梁、反力层梁和框架柱形成三层的x跨×y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试验层中非边梁的试验层框架梁在其跨中,通过两个背靠背相互贴合的金属件断开;试验层中的试验层板从其跨中至断开的试验层框架梁的跨中,通过两个背靠背相互贴合的金属件断开;两个金属件相互贴合之处涂抹有润滑剂;试验层板在断开处的厚度局部增大,在试验层框架梁和试验层板设有传感器。本发明可以解决如何在释放框架梁剪力约束的情况下进行整体结构的框架梁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的问题。

    基于离散拉丁超立方抽样选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552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788027.1

    申请日:2021-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离散拉丁超立方抽样选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地震波波库,然后选定地震波数量和地震波参数;S2、通过计算地震波参数值,得到地震波参数数据库;S3、再根据地震波参数数据库,得到多个等分区间;S4、多个等分区间将地震波划分成多个子区间并对其进行编号;S5、将多个子区间分为非空子区间和空子区间;S6、确定最少非空子区间的等分区间及对应的地震波参数;S7、从该地震波参数的等分区间中分别抽取非空子区间;S8、从非空子区间中分别抽取地震波。该方法可充分考虑地震波的离散性且减少选波数量,显著减少了结构易损性分析的计算时间,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且在抽样时不依赖于使用者经验并保留了地震波天然特性。

    应用性能前馈集中塑性铰单元的抗震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6586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417650.6

    申请日:2021-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性能前馈集中塑性铰单元的抗震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多个弯矩值和多个剪力值得到组合弯矩值和组合剪力值,再通过计算组合弯矩值和组合剪力值得到弯剪比和剪跨比,然后通过计算构件的剪跨比和弯剪比确定构件变形指数限值,并通过构件变形指数限值推算关键骨架曲线点,最终建立PFLPH单元的本构骨架曲线图。本发明可以良好地模拟构件的强度退化效应、良好地反应剪跨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良好地反应配箍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和良好地反应材料类型对构件滞回特性的影响。

    一种溶洞安全性的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447741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0686724.X

    申请日:2017-08-11

    Abstract: 公开一种溶洞安全性的评估方法,涉及建筑安全评估技术领域,评估方法包括:进行地质勘探,勘探出溶洞的分布和见洞率;在溶洞上方打桩,建设基础;根据所采用的基础类型、桩的类型和桩的布置形式,计算出建筑物上部结构建成后每根桩承受的荷载Pp;在基础上施加静载P,静载P为荷载Pp的n倍;若溶洞被刺穿,判断为建筑物建成后溶洞会塌陷;若溶洞没有被刺穿,判断为建筑物建成后溶洞不会塌陷。还公开一种溶洞安全性的评估结构。溶洞安全性的评估方法通过比较桩端附加应力的大小,确定施工时为验证溶洞稳定性而施加在桩上的相当于其承载力某倍数的静载大小,从而验证一定跨度大小溶洞的存在不会破坏基础稳定性,达到确保溶洞安全性的目的。

    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搭接焊箍筋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3070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508783.8

    申请日:2017-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2/56 B23K33/002 E04B2/64 E04C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搭接焊箍筋与方法;包括埋设在暗柱内的暗柱纵筋、分布在暗柱纵筋上的暗柱箍筋阵列;所述暗柱箍筋阵列的第一个暗柱箍筋采用搭接焊封闭箍筋。在基础顶面或楼板顶面放置剪力墙的暗柱的第一个箍筋时,采用搭接焊的方式形成搭接焊封闭箍筋;放置在距离剪力墙的暗柱1的底部45mm~50mm处;施工工艺为仅需将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箍筋替换为搭接焊封闭箍筋,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箍筋变成了搭接焊封闭箍筋后,在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暗柱底部受力最大的第一个搭接焊箍筋不会像常规箍筋一样弯钩脱开,充分发挥了封闭箍筋对纵筋和混凝土的横向约束作用,提高了剪力墙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焊接环筋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68453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69090.8

    申请日:2017-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18 E04C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焊接环筋加固结构,待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底部侧面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高度等于待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柱底塑性铰区域的长度,所述钢筋笼包括一根以上的竖向纵筋和一根以上的焊接环筋,所述竖向纵筋位于焊接环筋内部,所述焊接环筋与竖向纵筋固定连接,待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底部侧面浇筑有覆盖钢筋笼的混凝土层。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焊接环筋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该钢筋混凝土柱焊接环筋加固结构用以实现施工工作量小,施工工序简单,针对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中发生柱端破坏的现象,对较为薄弱处的柱底进行加固,对钢筋混凝土柱局部加固实现对全柱抗震加固。

    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63172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10236893.4

    申请日:2015-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钢端板、XPS板、锚固钢筋、架立钢筋、填芯混凝土、托板和混凝土垫层;XPS板设置在钢端板上端,钢端板设置在PHC管桩上端,多根锚固钢筋从钢端板和XPS板的圆周伸入PHC管桩内,锚固钢筋向上伸入承台或筏板内,多根锚固钢筋在水平面沿PHC管桩截面圆周均匀分布;在PHC管桩内从上到下间隔100-300mm架立钢筋,锚固钢筋的底部设立托板,托板的边缘与PHC管桩连接,在PHC管桩内的托板上方灌注填芯混凝土;在地基土表面铺设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端浇筑承台或筏板;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基桩与承台有效连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

    一种利用灌注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63124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37421.0

    申请日:2015-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灌注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钢端板、第一XPS板、第二XPS板、灌注桩主筋、灌注桩环形架立筋;钢端板为带有环形槽的圆形板;环形槽为圆环形,圆环形中设有多个连接块,将圆环形内外的钢端板连接成一体,第一XPS板为环形板,大小同环形槽外的钢端板;第二XPS板为圆形板,大小同环形槽内的钢端板;第一XPS板和第二XPS板位于钢端板的上端;钢端板设置在PHC管桩上端;多根灌注桩主筋从钢端板的环形槽以及第一XPS板和第二XPS板的环形槽沿圆周伸出,灌注桩主筋向上伸入承台或筏板内;本发明充分发挥和利用灌注桩桩间土承载力,可以减轻基桩的负担,降低造价,增加经济性。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减震填充墙板

    公开(公告)号:CN10438936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08242.9

    申请日:2014-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减震填充墙板,包括在框架梁和框架柱围成的空间内砌筑的砌体,距砌体底部1/4净高处和3/4净高处分别水平地设置一层可压缩的水平XPS板,两层水平XPS板将砌体分为上部砌体、中部砌体、下部砌体三部分,所述上部砌体及下部砌体靠近同一框架柱的一侧与框架柱之间各竖向设置一层竖直XPS板,所述上部砌体及下部砌体另一侧均利用连接钢筋与另一框架柱固接,所述中部砌体与上部砌体和下部砌体设有竖直XPS板的同一侧利用连接钢筋与框架柱固接,所述中部砌体另一侧竖向设置一层竖直XPS板。本发明不但具有普通填充墙的实用性,在地震时可以有效地减小填充墙的刚度,减弱地震作用,起到减震的作用。

    一种用于基础沉降控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4885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310003104.3

    申请日:2013-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基础沉降控制的方法,该用法用于对于基岩面距离筏板底面高度小于0.5m需要适度控制基础沉降的地基,在基岩上依次设置第一级配砂石层、控制沉降复合板层、第二级配砂石层、混凝土垫层和筏板;其中,第一级配砂石层和第二级配砂石层为80mm~120mm厚度的级配砂石形成,压实度为0.90~0.93,混凝土垫层为80mm~120mm厚素混凝土层。本发明通过调节基础不同部分较大的沉降差异,大大减小基础内力,提高结构安全性。尤其是通过在原本沉降很小的部位设置控制沉降复合板,可以调节不同部分基础的沉降相近,沉降差控制不超过5m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