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基腐病菌抗生素zeamine高产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7067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591823.1

    申请日:2013-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稻基腐病原Dickeyazeae产生广谱抗生素zeamine的高产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所述1L培养基含有1~30g碳源、0.5~5g氮源、0.05~5g无机盐类和0.1~5g氨基酸。所述碳源为葡萄糖、蔗糖、甘露醇、甘油或果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氮源为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铵或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盐类为硫酸亚铁、氯化钙、氯化锰、硫酸镁或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或脯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采用本发明培养基得到的抗生素产量比使用基础培养基得到的抗生素产量多20~30倍,而且,本发明培养基成分简单,配制简便,成本低,易于抗生素的纯化、分离,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培养条件容易控制,有利于抗生素的大量制备。

    一种水稻基腐病菌抗生素zeamine高产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706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591823.1

    申请日:2013-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稻基腐病原Dickeya zeae产生广谱抗生素zeamine的高产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所述1L培养基含有1~30 g碳源、0.5~5 g氮源、0.05~5 g无机盐类和0.1~5 g氨基酸。所述碳源为葡萄糖、蔗糖、甘露醇、甘油或果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氮源为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铵或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盐类为硫酸亚铁、氯化钙、氯化锰、硫酸镁或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或脯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采用本发明培养基得到的抗生素产量比使用基础培养基得到的抗生素产量多20~30倍,而且,本发明培养基成分简单,配制简便,成本低,易于抗生素的纯化、分离,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培养条件容易控制,有利于抗生素的大量制备。

    水杨酸和/或对羟基苯甲酸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软腐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4530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554878.6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水杨酸和/或对羟基苯甲酸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软腐病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水杨酸和/或对羟基苯甲酸可通过有效抑制细菌性软腐病菌T3SS中hrpA启动子的活性,且可抑制细菌性软腐病菌T3SS对植物过敏反应的诱导能力,进而抑制细菌性软腐病菌T3SS的表达,从而有效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软腐病,可制备为灵敏、稳定的细菌性软腐病菌T3SS抑制剂,也可制备为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软腐病的靶向制剂。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广谱抑菌作用和在防治香蕉病害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022304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10726665.9

    申请日:2018-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3‑10的广谱抑菌作用及其在防治香蕉病害中的应用。所述菌株于2018年4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0366。本发明发现菌株3‑10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青枯病菌、黄单胞杆菌、桃子腐烂病菌、黄皮腐烂病菌、辣椒炭疽菌、胶胞炭疽菌、香蕉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荔枝霜疫霉、稻瘟病菌、黑粉病菌、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等均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除此之外,本发明发现菌株3‑10可显著减轻香蕉细菌性软腐病和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且在盆栽试验中效果较好。说明该菌株可被用于开发广谱性生物农药防治重要作物细菌和真菌病害,特别是香蕉病害。

    一株粪产碱菌BC13及其在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0223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46976.9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BC13及其在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中的应用。所述粪产碱菌BC13菌株于2018年7月1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0412。本发明所述菌株BC13对作物细菌性软腐病菌、青枯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泛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减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并且在盆栽试验中效果较好,说明BC13菌株可用于开发针对作物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同时该菌株对部分植物致病真菌也有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如水稻纹枯病菌、荔枝霜疫霉菌。

    AHL分子作为化学农药杀菌增效剂在玉米狄克氏菌引起的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7601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34629.8

    申请日:2018-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化学农药杀菌剂的增效剂应用,该增效剂是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产生的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酯(AHL),可以从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中提取或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微量该小分子化合物(AHL)与化学农药杀菌剂混合使用,对由玉米狄克氏菌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引起的病害的防治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能显著提高化学农药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药剂残留,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保护环境,有效缓解病原菌抗药性日益严峻的问题,促进达成“减药”指标和农业绿色发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