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01330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35563.3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镁氮掺杂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中的用途。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柠檬酸、乙醇胺和氢氧化镁溶解于超纯水中,超声处理后倒入反应釜中,于200℃反应6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将产物利用孔径为0.22μm的滤头过滤,然后透析12h;冷冻干燥后得到镁氮掺杂碳点。与叶绿体复合后,其激发能会被叶绿体吸收用于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活性。通过叶面喷施应用于水稻植株后,Mg,N‑CDs可以均匀分布于叶片细胞内,调控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促进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与代谢,使叶绿素分子的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活性。最终,植株生长被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20133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435563.3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镁氮掺杂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中的用途。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柠檬酸、乙醇胺和氢氧化镁溶解于超纯水中,超声处理后倒入反应釜中,于200℃反应6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将产物利用孔径为0.22μm的滤头过滤,然后透析12h;冷冻干燥后得到镁氮掺杂碳点。与叶绿体复合后,其激发能会被叶绿体吸收用于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活性。通过叶面喷施应用于水稻植株后,Mg,N‑CDs可以均匀分布于叶片细胞内,调控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促进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与代谢,使叶绿素分子的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活性。最终,植株生长被显著提高。
-